股债“跷跷板”效应或将再现_1

频道:理财品种 日期: 浏览:0
股债“跷跷板”效应或将再现

春节期间,在中国市场休市的情况下,海外金融市场“哀鸿遍野”。发达经济体中,美国S&P500、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一度超过3%。新兴市场中,韩国创业板科斯达克(KOSDAQ)指数更是在2月12日触发了8%的熔断机制,中国香港恒生指数刷新3年低位,印度、俄罗斯股指下跌幅度一度超过6%。

在风险资产大幅下跌之后,避险资产异军突起,COMEX黄金和白银活跃合约涨幅在春节假期分别高达5.49%和5.06%;10年期美债、德债和日债年化结算利率在避险买盘的驱动下分别下跌6.45%、43.33%和58.33%。

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较强、事件驱动放大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中国溢出效应备加关注。但是在中国市场休市情况下出现惨烈下跌,这说明全球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非中国因素的原因。

既然非中国因素导致春节假期海外市场崩盘式下跌,那么海外市场动荡会对A股市场有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的根源在于长期债务周期达到极致,全球主要经济体过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长期低利率环境造就的资产价格泡沫和企业债务泡沫破灭的时期正在走来。

引发海外市场暴跌的导火线是“德银事件”。2月8日,德意志银行股价暴跌,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1%,最终收盘跌8%,接近历史低点。业绩大幅亏损和投资者担忧德银停止支付其所持“或有可转换债券(CoCo债)”利息则是导致德银股价暴跌的主因。再深入分析,由于经济长时间低迷,商业银行贷款中能源与大宗商品风险敞口较大,企业债务过度问题正传染至银行系统。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能源等传统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传统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债务过高。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避免来自海外金融市场去杠杆和去泡沫的冲击。

全球债务之间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债务链、债务流和债务潮。这种债务不仅伴随经济发展的周期在时间上转移,更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国际贸易等各种渠道在全球的空间范围内流动,谁都没有办法将债务的洪流挡在门外。

理论上来说,债务可以通过在经济潜在增长率曲线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与经济增长周期形成有效的互动平衡。然而实际情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信用和债务扩张显然已经超出了以上机制自我调节的范畴,全球债务的天量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拉动能力已然失效,债务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已经失衡。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长期债务周期扩张至极致之后,各国政府还没有办法走出持续扩张的货币周期和无法继续的债务周期。当前各个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做的太少,阻碍了市场出清和市场主导的债务自我调整。

此外,对于中国股市和债市后市不利的因素是利率下行空间已经有限,流动性扩张可能到了尽头。从央行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面临着汇率“硬约束”以及资产价格国际间“强对比”的约束。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适度,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同时又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要综合运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因此,春节过后,一方面来自海外市场去杠杆和去泡沫的冲击可能难以避免;另一方面随着利率下行和流动性扩张受到汇率“硬约束”以及资产价格国际间“强对比”的约束,中国A股补跌的可能性很高。债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避险买盘的支持。

推荐阅读:

银行定期存款一万五年

银行企业贷款利息

陆金所网银充值

权威的固定收益投资产品

2016低价股票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