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在2014年10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轨后的第九年,原来为了使新老办法更好地衔接,实现平稳过渡,对中人设立了十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中人养老金计算采取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的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年过渡期即将期满结束,老办法即将彻底退岀历史舞台,养老金计算将完全用新办法,真正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但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是养老金计算办法的统一,而不是计算结果的统一,养老金差距仍然继续存在。
从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可以看出,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平工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和个人账户缴存余额等因素。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虽然统一了计算办法,但由于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至使养老金仍然继续存在一定差别。
1、社平工资。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导致社平工资有所差别。在不同的地区,即使其它条件完全相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会存在一定差别。同时,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社平工资逐年提高,所以,即使在同一地区,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早退与晚退,养老金也会存在一定差别。
2、缴费年限。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的早晚不同,退休年龄的大小不同,至使个人的缴费时间长短不同,从而退休养老金必然有所差别。
3、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和个人账户缴存余额。这主要是由缴费多少决定的。鼓励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是我国现行养老金计算办法的一贯原则,是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持续运行。不同的行业或部门,由于单位性质、单位状况以及缴费承受能力的不同,个人的缴费基数有较大差别。即使同一行业或部门,由于个人的职级不同、职称不同,缴费基数也有较大差别,从而直接决定了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个人账户缴存余额和职(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多少,这就导致了个人退休养老金会存在一定差别。
所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只是统一了退休养老金计算办法,并非是计算结果的统一,也不可能统一计算结果。个人具体情况不同,退休养老金自然就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