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家有儿女 她“狠心”将智障侄子培养成特奥会冠军
母亲,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关键词。有生母,也有养母;有单亲妈妈,也有不是妈胜似妈的人。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母亲节,我们见证了来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的陈良对养母的“感恩之礼”。
“感谢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祝她母亲节快乐。”陈良支支吾吾了许久,才“艰难”地说出这句话。
不是因为害羞。年幼时,因高烧未及时就医,患有脑部智力严重障碍的陈良,确实不善言辞。
而陈良口中的妈妈,其实是她的婶婶刘爱兰。7岁时,陈良的生母去世,他和哥哥姐姐由父亲一人抚养,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善良的刘爱兰看着揪心,决定抚养陈良。当时,全家每月700元的收入本就入不敷出,突然又多了一个生病的孩子,生活难上加难。
就是这样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悉心照料,慧眼识才,竟把陈良培养成了海南省第一届特奥会田径比赛项目的冠军,引以为傲的“儿子”还多次代表海南省参加国家级、世界级比赛,被评为国家“优秀运动员”。
刘爱兰回忆道,有智力障碍的陈良8岁才上一年级,可他还是比同学们“慢几拍”。每天下班后,自己把时间全用来辅导他的学业,但陈良还是在五年级退学了。“我想做他可以依靠的大树,但却困难重重。”刘爱兰说。
2006年,琼中民政局推荐残疾人到海口参加田径培训班,得到消息的刘爱兰一夜未眠,“虽然参加体育特训班很辛苦,但孩子总要学会成长,父母不能陪他一辈子。”刘爱兰说,正是这样有些“狠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了陈良。
刘爱兰竭心尽力抚养陈良的事迹感动着很多人,今年3月入选了“中国好人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伟大”这个词分量太重,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将来孩子能否自力更生,是她最牵挂的事。
现在,已是而立之年的陈良在琼中县城谋得了一份稳定工作。“平时发了工资,就交给妈妈一半!在我心里,她就是亲生母亲。”陈良沉默了片刻,略带“严肃”地说:“妈妈的付出无以回报,下班后帮她洗菜做家务,周末跟着她去槟榔园干活,陪伴就是孝顺。”
涓涓爱流,谱出奇迹之歌。儿时,刘爱兰是陈良的“大树”,如今,懂得回馈的陈良用行动诠释着“三生报答轻”。
母亲节,有没有为妈妈准备一份小礼物?“送鲜花,妈妈会说浪费,这些年都是她为我操劳,今年过节我为她做了一桌好吃的菜!”陈良笑着说。
跑到琼中上安乡买地道的小黄牛肉,“百度”搜索银耳莲子汤怎么做……母亲节前夕,陈良就拿着提前备好的“菜单”,去采购新鲜食材,忙得不亦乐乎。
母爱是细流,于无声处润心田。被病魔缠身的陈良其实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好母亲,足以改变命运。
刘爱兰也是幸福的,因为陈良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还有一技之长。(记者 郭畅 通讯员 陈泽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