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表现低迷的医药板块,近期可谓迎来“小阳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17日,医药生物(申万)年内涨幅达5.56%,位居所有申万一级行业12/31名,一改前期垫底颓势;同期创新药指数(8841049.WI)上涨12.66%,大有成为医药“领头羊”之势。从2021年以来的走势来看,创新药指数至今跌幅收窄至9.30%,弹性明显好于A股医药整体以及沪深300。
但在CXO龙头减持消息影响下,4月18日医药再度回调,医药生物(申万)跌超1%,前期强势的创新药行情也有所熄火。那么该如何看待创新药此轮行情,现在还能“上车”吗?
图:创新药弹性好于医药整体,数据来源:Wind,2021/1/1-2023/4/17
两大因素催化创新药行情
创新药之所以走强,主要有两大因素催化——
首先是重磅学术会议(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近期召开,该会议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癌症研究会议之一,聚焦了来自全球各地高质量的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由于该会议更加聚焦临床早期和临床前阶段,因此是观察各大创新药企新药进度的重要“窗口”之一。数据显示,今年AACR年会上,来自国内的报道约有500项,创出历史记录,国内创新药龙头纷纷“秀肌肉”,提振了市场信心。
图:AACR国内创新药厂商影响力不减,数据来源:华创证券
其次,创新药作为风险资产,近期海外流动性有所缓解,美国一系列数据指向通胀有所降温,市场博弈加息温和。根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目前押注5月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达85.2%,暂不加息概率降至不足15%。卖方机构认为,年内加息拐点有望出现,创新药等风险资产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国内创新药成色几何?
如果说学术会议只是短期催化剂,那么奠定创新药中长期行情基础的,则是行业持续多年的耕耘成果。虽然目前行业融资尚处在冰点,2022年创新药社会投资同比下降54%,但八年来国内创新药从无到有,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2017-2021年,新药上市数量由45个增至85个,IND(临床研究申请)从232起增至636起,NDA(新药上市申请)从49起增至107起。过去十年,中国累计批准上市新药的数量占到全球的15%,本土药企在研新药管线占全球的33%,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参考:财新,2023/4/10)。
与此同时,国内创新药出海步伐加快,对外授权总金额创新高。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国企业对外授权交易项目数量与金额均快速增加,2022年中国企业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合计约276亿美元,同比2021年增长90%。
创新药浪潮下,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逼近万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1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9470亿,占医药市场总体的59.5%,2030年预计增长至20584亿元,创新药依旧是医药最有潜力的子赛道之一。
不过,创新药迅猛发展背后,尚有部分行业老大难问题待解,比如创新能力不足、靶点“内卷”严重、商业化进展缓慢等。业内人士在此前第七届医药创投大会上指出,全球前十大创新药热点靶点的集中度为7.68%,而中国这一数值为19.38%。在最拥挤的几个靶点如EGFR、PD-1、PD-L1、HER2上,国内在研项目在全球靶点的占比达到30%-50%。
不过行业“内卷”现象,或有望随着近年创新药审评政策出台而得到改善。自2021年7月以来,CDE公开征求肿瘤药物、单臂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的意见,政策重点扶持医药“真创新”,终端竞争将走向以临床价值取胜的阶段。
华创证券认为,政策压缩了仿创品种空间并大幅改善内卷竞争格局,类似PD-1/PD-L1抗体领域的激烈竞争导致的价格体系崩溃出现概率降低,长期有利于推动真正创新品种临床的大范围应用。
“真金不怕火炼”,在此次AACR上,不少国内企业也交出了自身在ADC领域的答卷,其中恒瑞等企业的临床数据较为喜人。数据显示,恒瑞医药旗下的药物SHR-A1811治疗HER2+乳腺癌的客观缓解率达82.2%(仅作为服务信息使用,不构成个股推荐)。
图:AACR2023年会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汇总,数据来源:华创证券、AACR官网,不构成个股推荐
如何捕捉创新药机遇?
虽然近期尚有CXO龙头减持等消息扰动,但从各个维度来看,医药具备消费和科技双重属性,当下仍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短期来看,医药受益于疫后修复和集采政策的边际改善,从部分龙头一季报业绩预告可看出高景气赛道龙头强者恒强。
中长期来看,华夏创新药龙头基金经理王泽实认为,医药行业的需求来源于人类对于健康和生命的不断追求。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创新医疗技术都不断有技术突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达到了新的高度,行业存在大量对高质量医疗产品、服务的需求。创新研发经历过去几年的周期,研发立项也更加理性。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看到国内的一些原创式创新或者改进式创新产品在国内上市,解决国内医疗可及性的需求。部分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全球,开始和全球顶尖技术同台竞争市场。国内的基础教育优势将为这一过程提供人才方向的支持,再加上安全且足够大的市场。我们将持续看好创新药等医药板块投资机会,从企业中长期基本面出发,寻找高质量、确定性的成长型医药企业。”
投资标的选择上,由于不少创新药企仅在港股上市,加上投研门槛较高,可以借助港股医药相关指数基金或创新药含量较高的主动基金进行配置,降低择股风险。
最后小夏也要提醒大家,从商业模式上看,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落地可谓是“九死一生”,不确定性较大,港股医药股价波动也较为剧烈。因此在投资中还是要做好仓位控制,通过定投等方式分批上车,长期视角下分羹创新药万亿蓝海市场。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