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药历史牛市复盘当下是风险VS机会2015年上市公司总利润

频道:理财品种 日期: 浏览:0

盘点历史医药牛市

医药行业属于刚需行业,市场上呈现牛长熊短的格局,长期受资金关注。 2000 年以来医药行业经历了四轮较为完整的牛市行情。分别是:06-07 年的大盘牛、 09-10 年的新医改牛、 13-15 年的创新牛和 19-20 年的蓝筹和疫情牛。今天我们复盘一下历史牛市,和每阶段驱动力,进而判断当下市场。

一、(06-07 年)行业整改下的医药牛市

2005 年,“国九条”重启股权分置改革, 在股改和汇改的双重推进下,推升了全面牛市,医药生物板块也迎来牛市行情,两年间上涨253%。

政策上2006年3月打击药购销环节商业贿赂,全力整顿行业,同时强化监管和市场准入。同时药品持续降价,叠加前期产能扩充和同质化多重因素,造成行业陷入低景气。

随着行业被动去产能,中小企业加速淘汰,推动行业并购,行业内部降本增效明显。2007上半年行业利润端增速75%,推升了医药牛市行情。

二、(09-10 年):新医改下的医药牛市

2008 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股市暴跌,但后续市场在“四万亿”、“天量信贷”等政策刺激之下,迎来整体市场反弹。受益于大盘上涨,2010 年医药行业年涨幅为 30%,在整体大盘向下的背景下表现强势。

政策方面2009 年 3 月,推出新医改推出并实施,新版医保目录扩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加快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直接大幅增 加了行业总需求量,又培育了大量优质龙头企业,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从医保基金支收支及上市公司营收增长情况开看,国内医药消费潜力初步释放。进而直接推升了医药行业的利润和估值,形成医改下的医药牛市行情。

三、(13-15 年)医药“创新”牛

政策方面推出 《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强调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医药等多种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受政策影响,医药行业内部开始出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行业内部面临医药行业的增速换挡。

2013-2015 年医药营业收入、利润增速连续下降并跌破 20%,医药终端市场总体规模增速下降, 进一步倒逼行业创新升级。

但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专项等扶 持推动下, 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产出进展; 二是通过新版药品 GMP、“限菌令”、试 点医保控费等限制性手段,促进市场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运行效率,推动了医药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创新转型。

所以在市场上,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等具备创新潜力的方向领涨;医药行业迎来“创新”牛。

四、(19-20 年):疫情和蓝筹行情驱动的医药牛市

2019 年,市场在流动性宽松和外资推动下迎来一轮行情, 叠加疫情爆发,市场对医药关注度提升,多因素推升了当年的医药牛市。

政策方面受疫情影响,政府对医药行业发展更为迫切,医药方面优化审评审批、医疗方面加大建设 ICU 病房、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医联体等方面的医疗新基建阶段。、医保方面降价幅度 已趋于缓和,控费效应边际递减,带量采购范围不断扩大。进而推升了医药行业的景气周期。

医药牛市驱动力分析

复盘 2000 年以来的四次医药牛市行情来看,其驱动因素都离不开政策层面改革、技术创新升级、行业基本面增长以及资金层面的涌入青睐。

之所以如此,主要跟医药本身特征有关,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政策敏感度。因为医药生物行业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行业,同时从 研发到销售都离不开行政审批。所以说政策、技术、行业盈利是推升医药牛市的驱动因素。

一、政策因素,医药行业关键驱动力

从历史走势看、政策变化往往会推升行业的供求和产能变化,因为医药涉及民生,往往政府更为关注。当医药行业发展一定阶段会产生产能过剩和民生矛盾,政府往往通过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能出清,通过对技术的支持推动后续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此时往往造成行业短期转型,和被动去产能,行业短期利润下行。

政策虽然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影响和扰动市场,但中长维度来看、医药行业始终是强刚需行业,政策的变化本质在改善民生、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短暂的调整适应后,行业往往能够降本增效,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推动后续医药的景气周期。

二、技术因素,扩宽医药行业成长空间

医药作为科技的分支,科技含量较高,注重产品研发,创新始终是医药行业的主旋律。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与生物技术融合,帮助医药行业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是医药创新的驱动力。

三、业绩因素,盈利拐点往往催生新一轮牛市

从历史医药牛市看,医药是刚需且周期长,受制于政策变化,产能调整会造成行业后续供给变化,进而后续推升景气周期。所以医药牛市往往之初往往会迎来行业盈利拐点,和行业景气度提升的阶段。

基本每一轮的牛市行情都伴随着利润端的拐点与修复,盈利端的拐点往往是催生医药牛市行情的基础。

四、资金助推,机构资金偏爱医药

股市上涨短期更多是资金推动,从过去四轮医药牛市阶段来看,每一轮都离不开新发基金的贡献。除此之外,外资也逐渐成长为 A 股市场最重要的机构资金之一。历史上往往新发基金密集或者外资大幅流入A股时机,往往对应医药行业股票大涨。所以关注机构资金动向,也有利更好研判医药行业的牛市。

当下医疗行业现状

一、政策端

2022 年 11 月以来,国内防疫政策大幅调整, 中央出台优化防疫“二十条”和 “新十条”国内疫情基本宣告结束。伴随生产生活逐步 恢复,医疗需求和消费得到进一步释放。

医药方面, 从 2015 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之后,提高新上市药品审批标准、MAH 试点、取消 GMP、GSP 认证相继出台,核心主旨是为了加快药品上市进度,确立以临床 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未来大概率推动创新药的上市进度。

2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中医药 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从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产业现代化、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要求。未来,伴随政策和资金的 投入, 中医医疗、中药创新等板块大有可为。

医疗方面,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成为长期主导,国家财政部近期接连下达了约 300 亿元经费预算用于 2023 年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

医保方面,延续控费,但更关注质量。医保谈判已进行多轮,规则较为成熟,降价幅度也较可预期,基本市场已经充分反映。后续相关产品虽然价格调低,必然推动巨大需求空间;虽然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但会加速行业低效能企业淘汰,龙头企业或能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行业集中度、市场渗透率深度弥补降价缺口。龙头企业后续往往会获得更高溢价。

二、技术端

2023 年预计将会 有 30 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随着创新药的持续上市,有望推升创新药的成长空间。

三、基本面

截至 2023 年 4 月 10 日, 医药行业共有 141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 2022 年年报, 171 家 披露了 2022 年业绩预告,通过年报汇总来看,行业整体明显回暖, 业绩良好,同时利润端的修复也较为明显。

大部分公司实现了业绩的正增长, 尤其是线下 药店、医药研发外包、医疗设备、原料药等领域的净利润平均增长较快。

四、资金面

从持仓市值占比来看, 公募基金相较于陆股通有更强的定价权。公募基金在医药行 业, 公募持仓市值占比约 11%,距离历史 18%的水平尚有较大的空间, 北上资金的持仓 则表现相对稳健。从历史分位水平来看,持仓处于 2003 年以来 63%分位数,显示当前具 有较大弹性空间。

北上资金方面,总体北上资金对医药持仓稳定,但近期流入幅度呈现加速倾向

五、医药行业估值

从历 史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冰点位置水平,历史上大约对应到 2006 年初和 2018 年底左右, 当下具有较高性价比。

总结

综合来看,政策逐渐转暖,短期集采风险逐渐释放,推动后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虽然从价格角度降低行业利润空间,但未来必然带来巨大的需求量,龙头企业有望获益。未来来看医疗属于刚需叠加人口老龄化加快,未来医疗需求有望持续提升且存在紧迫性,行业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

从估值上看医药具有较高性价比,可以作为长期配置标的。

影像测量测试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系列

光学测量仪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