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叶荣添的《再创世纪》反而在金融圈又火了一把。和许多金融题材的电视剧不同,该剧少了一点“一夜暴富”的浮夸,少了一点“外行人讲投资”的幼稚;尽管我只抽空看了前面几集,但该剧几个金融专业性非常强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期权是神?是魔?
剧中的“投资大神”整整的说出了我想表达的观点:
“衍生工具的原意是要跟正股(现货)做对冲,务求达到德尔塔中性(对冲风险),不是简单得追求回报率。你打过麻将吧,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赚得最多吗?是在你运气不好的时候,怎么才能少输或者不输。”
这一段话,直接让他的老板一脸懵逼。我觉得这个就是专业投资者和业务的区别,太多媒体乐意去宣传“某某人一夜暴富”、“期货、期权如何赚钱”,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个工具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进攻能够为我们带来一场胜利,但要成为最后的冠军却是要靠防守。
什么是金融市场的防守战术呢?对冲、定投、轻仓、长线?有意思的是,不少华尔街投资大师都认为要像乌龟一样,一遇到危险就要蜷缩起来保护自己。然而这样的观点只会引来大家的不屑一顾。
2
资本市场从不杀人
这是我一直的观点:股票市场从不杀人。如果有投资者因为投资而发生悲剧性事件,需要从自身去寻找犯错误的原因。
当然,发现别人犯错总是非常容易。在该剧中,一开始就有富二代因为轻视资本市场而毁于次贷危机。该投资者因为相信美国会救市,而大举通过股票质押获取资金,并通过个股期权进一步放大了投资杠杆。
资本市场真的是仁慈的。就在他无脑赌救市的时候,行情帮了他出现了反弹。他不但补回了之前的亏损还小有盈利,然而他犯了第二个无法饶恕的错误:明知自己不懂股市,还不肯停手。
他潇洒的一句:继续买,有多少买多少。最后让自己赔上了性命。
从中,我们不难得到几点启示:(1)永远不要寄希望于救市。这点和我们国内很像吧,5100下来,有多少投资者因为期盼救市政策而让自己无法回头。(2)千万不要相信煽风点火的人。如果那位富二代身边是一个能够让他理性认清自己,认清形势的助理,我相信他应该不至于最后死于非命。(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认清自己的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3
金融从业者的自我修养
我不知道金融从业者在追剧的时候内心有没有感触,至少对我来说我是有一定触动的。
剧中内容多次提及:金融从业者只顾佣金收益,而不管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可能,客户认为自身是弱势群体,但券商工作人员更加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
因为行业的改变,整个行业已经大跨步的向财富管理的方向迈进。考核员工的是什么?今天卖了多少公募基金?明天卖了多少私募基金?你的专业能力再强,客户再信任你,你卖不出产品;对不起你的工作不合格,奖金没有,绩效没有,考核不合格,基本工资下降。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要有这么一个清楚的认识:不要因为业绩而去卖产品。
比如,现在行情不好,你们完全可以卖点固收类的、多鼓励客户去定投、多做几套股债平衡的策略出来。你为什么觉得业务难做,因为你没有人脉,你的客户资源都被你一次次违心的销售损耗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熊市中苦练基础
,一边提升自己专业水准,一边把客户变得更加专业;另一方面,尽可能的保证客户的本金不受损失,好的产品多着呢。客户在熊市中少亏,你的人脉资源就会在牛市中几何级放大。
同样,投资者也要做到擦亮自己的双眼。《再创世纪》中,有几位老人因为轻信销售人员,买了高风险的产品而跳楼自杀。有一点无法回避:不要轻信“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信息,在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真正专业的从业人员一定会把产品的收益和风险解释得非常清楚。
本文源自一个投机者的自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