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养老金统一按工龄发放,工龄15年2000元,工龄25年3500元,工龄35年5000元,可行吗?
2022年即将结束,今年养老金实现了连续第18年上涨,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了3100元左右,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养老金偏低,无法超过3000元,这里面不乏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这就导致在以后的养老金上涨中,还会进一步拉开差距。为此,
有网友提出,明年开始,养老金统一按工龄来发放,工龄15年2000元,工龄25年3500元,工龄35年5000元,这样做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支持者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点:1、退休后,同等工龄不应该再有差距;2、符合按劳分配原则;3、更加公平,否则同样工龄30年,有的拿到七八千,有的只有2000多块钱,不合理。
应该说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可以增加大多数退休人员的收入,提高养老保障;还有就是凸显工龄的价值,焕发工作热情,等等。
但是,整体上来看,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计算,是根据工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指数、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月数等因素来综合计算的,并不是单纯根据其中一个因素来发放养老金。
比如同样是工龄15年,一个是按照最低60%档次缴费,养老金也就是1000元左右,而另外一个按照300%档次缴费,养老金达到3000元以上。
如果现在工龄15年,统一按照2000元来发放,显然前者可以提高1000元左右,后者就要至少减少1000元,前者赚便宜,后者就吃大亏了,显然不公平。
以上还只是列举的一个原因,还有以下这些原因,导致统一按照工龄发放养老金,难以实施,一起看看:
1、跟目前社保制度相违背,导致社保基金难以保持稳定运行
。目前的社保体系是比较成熟的,也证明现行的做法是比较好的,比如设置了60%至300%的缴费档次,比如养老金是按照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原则发放,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保的积极性。
如果现在统一按照工龄发放,那么缴费档次等因素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社保基金也会失去活力,难以维持稳健运行。
2、统一按照工龄发放养老金,也难以体现出贡献的价值,导致很多人为了工作而工作,熬工龄、熬资历,而不去努力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3、对部分群体也并不公平,其中就包括没有工龄的灵活就业人员
,或者工龄短的下岗职工、退休年龄早的女性群体等等。如果养老金单纯根据工龄来发放,灵活就业人员会明显吃亏,因为他们的工龄短,甚至没有工龄,此外对于工作不稳定的群体,比如下岗职工,也都是不公平的。
4、没有考虑到不同地方生活成本的差异。大家从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到,有一项是养老金计发基数,
比如上海今年达到了11396元,而黑龙江只有5865元,同等条件下,上海发放的养老金显然就要高很多,如果现在统一标准发放,对于上海等地方的退休人员来说,就很吃亏,甚至有的人无法维持养老开销。
综上所述
统一按照工龄来发放养老金,并不可行,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因为会带来很多问题。其实,养老金发放已经照顾到了差距问题,比如按照60%和300%档次缴费,缴费金额相差5倍,但是养老金只是相差3倍多一些。
个人如果要提高养老金水平,还是要保持较长的缴费年限,并按照较高的缴费档次来缴费。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