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养老金高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仅仅是因为他们缴纳的保费高吗?是原因之一。
绝大多数公职人员是按100%的指数缴纳保费的,而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则是按60%的指数来缴费。
而两者之间的基数也不一样,公职人员是以自己上一年应得的全部工资为标准,包括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住房公积等等。而其他群体的缴费基数是上一年本地区的社会年平均平资。
人所共知的是,全国任何一个地区的社会年平均工资,都远远比不上公职人员应得的全部工资,两者之间的差距至少在一倍左右甚至以上。这也造成了体制内外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的巨大差异。也是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同年同月上班,同年同月退休,实际交费水平也相差无几,但养老金却差异巨大的原因之一。
目前,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大约在90%,事业单位大约在80%,而绝大多数企业人员仅仅在40~50%之间。
不仅是实际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的差异也差弄巨大。绝大多数企业人员,无论你是多大的领导,职称多高,视同缴费指数和普通员工都是一样的,均为0.6~1。而机关事业单位则是由职级、薪级和生活补助指数组成的,一般科级干部退休时三部分相加均能达1.5以上,处级干部更高,一般能达到1.9以上。
视同缴费指数不一样,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时间也不一样。企业个人帐户大多是从1993年左右开始设立,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帐户是在2014年开始建立,两者之间视同交费年限的差距大概在20年左右。
指数翻倍,年限翻倍,是两者之间养老金差距翻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公职人员再加上十三薪,养老金之外的生活补贴,死后丧葬抚恤金的巨大差异。机关事业单位确实是占了大大的便宜。
最气人的是:公职人员似乎觉得这些政策都是他们理所应当得到的,从未觉得不公平,也丝毫没有感谢国家的想法。对此,我忍不住问一句:他们真的爱国吗?只剩爱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