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苏联莫斯科一家商店超市门前,排起了长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商品上市,其实这些顾客翘首以盼的无外乎酒水和肉类。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和历史上一个商店名字有关,那就是小白桦。
苏联时代,小白桦是合法消费外汇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高档超市和商店。跟苏联普通的超市商店不同,后者主要供应土豆,粥等基本主食,小白桦则有大量的肉类供应。
排队在柜台前,等候购买腊肠的苏联市民。这些商品比较热销,尤其是在苏联后来物资短缺的年代。
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小白桦主要是服务于外国顾客的。后来从60年代开始,苏联顾客可以将手中的外币兑换成等值卢布的小白桦购物券。来这里消费的苏联人也就越来愈多。
除了肉类,酒水也是小白桦的热销商品。因为酗酒问题,对家庭、儿童成长等负面影响,苏联曾下过禁酒令。果酒啤酒等非酒精类饮料增加,传统伏特加减少。为了买上一瓶酒,80年代不少人要在商店外排好半天的队。
加上物资匮乏的缘故,80年代中后期,苏联很多商店门前都会出现大排长队的情形。传奇的是,小白桦还曾销售汽车。70年代,苏联出售的汽车中,大约7%是在小白桦商店以外币形式购买的,拉达汽车最受欢迎。90年代,外汇兑换合法化,小白桦这些特殊商店也就过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