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狂飙》中的“京海市”,究竟在哪里?2、这个“00后”姑娘的手,刷屏了3、“秀”出家乡美、“绣”出致富路,清远绣娘有个创业梦
《狂飙》中的“京海市”,究竟在哪里?
最近的热播剧《狂飙》
大家有看吗?
蘸满浓浓广府风味的街景
挂满斑驳岁月痕迹的建筑
充满烟火气的小馆……
热播剧《狂飙》带火了
“京海市”
不少网友询问
“京海市”究竟在哪里?
△《狂飙》中的江门街景
“京海市”的主要取景地在广东江门和台山
江门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狂飙》收官
取景地旅游仍在狂飙
广东江门
江门是很多华侨早期回国投资和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
剧中,高启强与满头白发的安欣隔着铁窗提到的“旧厂街”,也是江门的特色老街。
△江门台山端芬镇梅家大院骑楼老宅
老街的建筑风格大部分是骑楼。骑楼是一种商住两用的建筑,一楼会留出一部分作为公共人行道,可以遮阳防晒,下雨时走在下面也不用打伞。
为什么选择江门作为拍摄地?《狂飙》导演徐纪周表示自己“从南到北走了一遍,发现江门的建筑、老宅子都很有特点。在这座华侨城市里,很多海外华侨回到这边养老”。
三五好友一起,从骑楼下经过,在街边来碟肠粉,或是悠闲地泡上一壶陈皮普洱——烟火蒸腾,茶香四溢,这就是江门人最寻常的生活方式。
△江门开平市古街骑楼
《狂飙》中的京海,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这也正是江门的真实写照。1933年,巴金先生游览江门后写下散文《鸟的天堂》。这篇散文被多次选进小学语文教材,历经一代代人诵读,“小鸟天堂”名扬天下。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鸟的天堂》课文节选)
除了美景,还有美食。剧中,高启强不止一次提到了江门的特产——新会陈皮。
上世纪90年代,陈皮还是滞销的“破橘子皮”,如今江门新会区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闯出了一条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道路,新会陈皮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产业。每每入秋,家家户户晒橘皮,满城金黄灿烂,是为一景。
△新会区天马村村民晾晒柑皮、制作陈皮
热门“打卡点”都有哪些?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一座城成全一部剧。剧中的主要拍摄地——台山,也引来网友们的关注,成为热门“打卡点”。
江门春秋国旅抓住《狂飙》热播效应策划的本地游线路,上架后仅1天时间就报满了。
街区篇:1、台城历史文化街区
安欣与孟钰在河边喝奶茶,并第一次表白的地方,在台城南门桥附近。这一带沿河的马路被浓密的树阴覆盖,在河边走走非常惬意。
台城历史文化街区是侨乡辉煌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是维系海内外台山人故乡情谊的精神家园。在《狂飙》拍摄过程中,台城的大街小巷也留下了张颂文的足迹。
↓↓↓可滑动查看
台城历史文化街区(陈杰滨摄)
2、台城人工湖
安欣和孟钰分手的亭子位于台城人工湖南湖。
安欣与陈书婷找晓晨的地方正是在人工湖湖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是人工湖南湖最佳的游览季节。盛放的荷花,湛蓝的天空,是台城夏日的绝佳风景。
还有这些熟悉的场景你发现了吗?
↓↓↓
晓晨就读学校是台城伯宏小学
陈书婷和晓晨回到京海的车站是台山汽车总站
莽村工地是圆山墟
山林篇:1、石花山
石花山风景区坐落于台城东北,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嶙峋,而下半部则是绿树成荫,谷涌葱绿,山含黛墨,远望如绿荫中盛开的花朵,故得名石花山。此山高虽仅80余米,却融奇、秀、幽于一山,台山古八景之一的“石人耸翠”就在其中。
山间有一水库,库中有一绿岛,构成一派山依水、水环山的迷人景色。石花山景区有众多的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如西严寺、石花亭、九孔桥、竹园、飞虎泉、摩崖石刻、仙人洞、水杉林等。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腰果树山茶流芳溢香,山下水库湛蓝如镜,构成一幅秀丽的风景,是闹市中的最佳休闲去处,每天早晚到这里健身活动的人流如织。
石花山公园(陈健科摄)
2、牛山公园
孟钰与父亲孟德海爬山,“偶遇”安欣的亭子,是台城牛山公园里的正贤楼。
牛山公园是许多台山人的回忆,是市区登高揽胜的佳处。登上公园地标的正贤楼,还能俯瞰山下的城市风景。
3、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剧组在北峰山别墅区取景
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北部北峰山中部西坡。公园保存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最南端不可多得的一片绿洲,北回归线南侧的动物基因库”。
另外在剧组休息的时候,张颂文还专门去逛了颇有意境的北峰古寺。
滨海篇:1、川岛
山咀港汽车轮渡
川岛滨海空镜
川岛旅游度假区在200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10年3月被评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景区,2019年12月获评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和广东省旅游度假区。旅游区主要由上川飞沙滩和下川王府洲两个主景区组成,共有宾馆酒店70多家,日接待能力2.5万人。2021年接待游客数达46.55万人次。
下川岛观音山
2、海宴
一条堤岸、两辆车、背后是一片海的画面,大人物的海边密谈戏,也让人记忆犹新。这几场戏位于台山海宴镇青山咀,入镜的灯塔便是青山咀灯塔。
这个拍摄地还是张颂文微博介绍后大家才知道的,他还顺便分享了在青山咀海边捡贝壳的拍摄日常。青山咀的海岸线已是台山的小众打卡地,虽然景色比不上热门海岛,但是闲来坐在岸边发发呆,还是能让人获得片刻的放松与宁静。
3、广海高速口
指导组下京海高速就是台山广海高速路口
广海镇是台山市的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之一。广海镇自古以来就是交通发达、商贾繁荣之地,是台山最早期的商埠和渔港,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镇。
广海镇地处台山东南端,靠山近海,为台山市沿海要地。北面与端芬镇相连,东北面与斗山镇相接,西部与海宴毗邻,东面与赤溪镇接壤,南邻南海,与上、下川岛隔海相望。广海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是台山交通要冲。
乡村篇:1、梅家大院
剧组还在台山拍了一场非常重要的大戏,那就是李响下线、和高启盛一同坠楼的拍摄场景,就在台山的梅家大院。
梅家大院位于台山市端芬镇“一里三桥”的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俨如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现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
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较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很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临时大总统》《让子弹飞》等影视剧在此拍摄,吸引了很多人慕名前往。
梅家大院(彭伟宗摄)
2、庙边翁家楼
在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村,一处叫做翁家楼的建筑群,极具艺术欣赏和科学研究价值,堪称“中国洋楼别墅建筑的典范”。
翁家楼由台山籍旅美国、香港乡亲翁瑞正请德国人设计图纸建造,建于1927年至1931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设计者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历史人物的主要特征和西方建筑艺术巧妙地融合到建筑立面上,设计出美轮美奂、富有内涵、科学宜居的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三座中西合璧别墅组合,当地人称之为“刘关张楼”。
《狂飙》与广东的缘分还不止这些
主演张颂文是广东韶关人
曾在韶关当过导游:
而与惠州的交集也颇多
记者搜索张颂文的个人微博发现,张颂文年轻时曾做过多年导游,还获得过“广东省最佳导游”的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做一线导游时,张颂文曾带旅游团来过惠州,对惠州宾馆印象深刻。
张颂文微博
在《狂飙》中,张颂文饰演的大反派高启强喜欢研读《孙子兵法》,“看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成为网络热词,1月26日,惠州新华书店从该剧爆火之后立即筹划《孙子兵法》书籍的宣传推荐工作,将各类版本的《孙子兵法》集中显著陈列,并策划拍摄了“当我的同事沉迷狂飙……”短视频发布至抖音、视频号,在抖音商城还在商品封面及产品描述中提到了“高启强同款”“《狂飙》高启强翻烂了的书”。通过一系列宣传推介工作,目前,《孙子兵法》已成为新华书店门店及线上商城畅销书,部分版本更是一度断货。
惠州西湖如画般风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市的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长期以来都是各类影视剧组青睐的取景地、题材库和天然“片场”。2021年以来,围绕探索建立影视产业发展机制,惠州市委宣传部以“店小二”的姿态服务影视剧组,以影视产业的热度加持文旅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提升惠州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2022年2月,惠州印发《惠州市影视拍摄取景工作指引》,与来惠拍摄的剧组形成良性双向配合。据统计,去年以来,已有30多部影视剧在惠拍摄,相比往年增长明显。
惠州市委宣传部出版(版权)电影管理科科长王书林表示,惠州将继续强化“店小二”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影视剧组的配套服务力度,努力为影片创造良好的拍摄条件,同时借助影视作品把惠州的好山、好水、好风俗更好地推向全国、全世界。
综合央视新闻、江门发布、台山发布
部分文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戴文静
来源: 羊城晚报
这个“00后”姑娘的手,刷屏了
今天(24日)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枚金牌诞生!
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
来自浙江杭州桐庐的邹佳琪
和来自广东韶关的邱秀萍
夺得冠军
在家门口拿下这枚宝贵的金牌
是邹佳琪一直以来的心愿
她从小学四年级
开始走上赛艇道路
常年赤手划桨也让她的手上
起满了厚厚的老茧
近日
她的一张照片
让很多网友心疼
出生于2001年的邹佳琪
在小学四年级时被杭州市队教练选中
从此走上赛艇道路
经过两年磨炼
她首次参加正式比赛
就在杭州市运动会上取得了金牌
对邹佳琪来说
比赛中几秒钟的差距
就可能让自己与对手拉开差距
为此她付出了很多努力
由于赛艇项目不允许戴手套
她的双手长时间与桨摩擦
起泡、流血不可避免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茧
邹佳琪说
“有时候手上出了茧子
第二天还没好
就要继续练”
虽然双手疼痛难忍
但作为一名运动员
她选择把手包起来
再继续埋头练
邹佳琪的父亲很心疼女儿
“完全不像个‘00后’小姑娘的手
肯定很心疼”
但他也鼓励女儿
“要坚强,流血流汗不流泪”
就这样
邹佳琪一路从市队
“划”进了浙江省女子轻量级赛艇队
又顺利进入了国家队
她多次夺得全国比赛的金牌:
2020年
以省队选手身份
参加全国赛艇锦标赛
获得2000米女子轻量级金牌
2021年
参加全国赛艇春季冠军赛
摘得女子轻量级2000米金牌
而后多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邹佳琪手上的伤口和老茧
也是赛艇运动员的“标配”
在获得杭州亚运会金牌后
她和队友邱秀萍
接受记者的采访
展示了手上厚厚的老茧
△邱秀萍(图左)和邹佳琪
邹佳琪说
这是第一次参加亚运会
拿到首金非常激动
比赛现场的加油声很大
“离终点还有500米时就远远听到了”
邱秀萍说
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赛艇项目
“今天比赛取得这个成绩很开心
走下领奖台后我们会从零开始
更好地备战明年的巴黎奥运会!”
1999年出生的邱秀萍
初中时就在体育方面崭露头角
2012年
她由南雄市青少年业余体校
输送到韶关市业余体校赛艇队
2014年正式成为广东省赛艇队队员
曾获得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等
众多荣誉
让人振奋的是
中国队目前已收获10多枚金牌
你们都是好样的!
我们为你们骄傲!
央视新闻综合杭州网、杭州日报、橙柿互动
来源: 新华网
“秀”出家乡美、“绣”出致富路,清远绣娘有个创业梦
绣花针牵引丝线飞舞,黑色底布上逐渐“生长”出一片桃红、明黄的花纹。针脚密密匝匝,为绣片增添了几分绚丽厚实的质感。
“每个月都有活干,时不时接到一二十套服装,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清远连南瑶绣传承人房春花一边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和笔者聊起绣坊的生意。
52岁的房春花从事刺绣已有约40年,从最初制作零星的绣品补贴家用,到成为一名职业绣娘,她的创业梦不断升级。2017年,她开了一间瑶绣坊,带动当地妇女一起接单刺绣,对瑶族服饰和绣品进行创新改良,年均营业额超80万元。
瑶族刺绣这门古老手艺探索产业化发展,走出深山为更多人所知。梁素雅 摄
瑶绣是瑶族世代传承的民间工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其从家庭走向市场,却是近年才形成的趋势。自2009年连南瑶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这门古老的手艺便开始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中寻找产业化之路,藏在深山里的美,越来越为人所知。
8月以来,房春花和她手下的绣娘都为订单忙得连轴转。除了要赶制百余件用于箱包、摆件上的绣片图案,不久前她又接到一批瑶族服装订单。
“订单主要来自本地,我们的强项在于做服装,也有包包、摆件等文创产品。”谈起自己的绣品,房春花语气中流露自豪,连南不少旅游景区的瑶族服装便是出自她之手。
放在几年前,她不敢想象自己能依靠刺绣创业,并做出一番成绩。
在房春花带动下,连南涡水镇马头冲村的妇女学习刺绣,在家门口依靠技艺增收。梁素雅 摄
房春花是连南涡水镇马头冲村人,从小跟随家人学习瑶绣,并对这门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成年后,她曾在乡镇供销社、村委会工作,也经营过小卖部,但始终没有放弃做刺绣。“2005年左右,县里开始到乡镇摸底瑶绣情况,我当时就有信心做这行。”房春花说。
2009年,连南瑶族服饰刺绣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股传承发展瑶绣的热潮也随之而起。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房春花和其他绣娘一起前往广州、上海等地参加刺绣技艺培训。“以前在农村绣得再好也没人看见,我们到了城里,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反馈和建议。”房春花说,经过这次培训“充电”,大大开阔了眼界。
她迄今最为骄傲的一件作品,是一套瑶族女性服饰。这套服装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需求进行了改良,满身花锦,色彩斑斓。2011年,这件作品登上神州瑶都(中国·江华)瑶族盘王节暨全国瑶族服饰风采大赛,又被送到北京博物馆展演。通过不断参赛并获奖,房春花逐渐在连南打响了名声,“大家都比较佩服我做服装。”
经过前期酝酿,创业的种子终于萌芽了。2017年,房春花在连南县城开设“醉美瑶绣坊”,当地政府给予房租减免,并为绣坊和企业、高校牵线搭桥。
创业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让绣品受到市场欢迎,是房春花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考题。
“不但瑶族服装要改良,包包也要改良,你不行动,只能看别人成功。”在房春花看来,传统瑶绣要与时俱进才能焕发新生机。
在她的家乡涡水镇,瑶族服饰往往呈现大面积红色,几何花纹造型传统、构图复杂,这并不符合市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于是,房春花为绣品加入了更丰富的色彩,并饰以简单的花纹。在做强服装的基础上,她还创新推出背包、帽子、围巾等瑶绣产品。
机器是瑶绣坊里的一支生产主力军。房春花购进了数台机器生产绣片,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低成本、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不过,在她心中,精品仍属手工刺绣。谈及瑶绣与其他绣种相比魅力何在,房春花给出了朴实的回答。她认为,瑶绣反面绣、正面看,不用打底稿,心有成竹即可动手,而且只要有材料随时随地都能绣,一针一线皆流露出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2009年连南瑶绣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这门古老的手艺便开始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中寻找产业化之路。 梁素雅 摄
“以前绣了只是自家用,没有销售的想法,但现在瑶绣已成为我们谋生的一技之长。”房春花说,目前绣坊有常用绣娘和临时工百余人,大多是农村留守妇女、单亲母亲等。
马头冲村妇女盘一妹正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患中风没有劳动能力,女儿长年在外工作,盘一妹多年来靠做零工补贴家用。房春花不时把订单带进村里,尤其对盘一妹等家庭拮据的绣娘进行指导。通过刺绣和承担村里的清洁工作,盘一妹每月可获得约千元收入。
“订单每个月都有,但每个月都不一样。除了付给绣娘的费用,我一个月能赚六七千,这样也好过外出打工,还可以照顾手下的绣娘,让她们也有收入。”房春花说。
像醉美瑶秀坊这样的小微企业或刺绣合作社,连南共有5家,它们的发展轨迹十分相似,均是在政策东风下成长起来,又在产业化的路上带动更多家庭依靠刺绣增收。
“目前连南瑶绣仍以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为主,我们要重点解决绣坊和市场接轨的问题。”中国瑶族博物馆馆长唐学情介绍,连南不断尝试引进平台型企业,推动瑶绣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一些绣娘也把门店开到了线上,让瑶绣走进更多人视野。
醉美瑶秀坊里,六名少女一字排开坐在桌边,低头忙于各自手中的绣品。她们都是连南本地人,趁暑假来这里学瑶绣。房春花在学生之间穿梭,不时俯下身指导。
近年来,房春花被连南多所中小学聘请为刺绣指导老师,走进校园开展瑶绣培训。她坚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从简单的图案学起,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指导其做参赛作品。
房春花在醉美瑶秀坊指导学生刺绣。梁素雅 摄
2019年,在房春花的指导下,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学生的刺绣作品登上清远市首届中小学生美育节,并斩获多个奖项,房春花本人也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现在我要尽快把手上的订单做好,开学后还要去给学生上课。”虽然工作忙碌,但房春花对生活感到乐观。她的儿子儿媳在韶关发展,自己和丈夫留在连南。今年暑假,儿媳来到连南帮忙打理绣坊的生意。大人工作的时候,3岁多的小孙女自顾玩乐,用碎布料给洋娃娃“换装”。房春花偶尔停下手中的针线活,逗逗孩子,脸上洋溢起笑容。
作为瑶绣产业化的践行者,房春花也见证了家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马头冲村,这个“藏”在粤北大山里的乡村,近年来陆续接通了自来水和电话网络,全村街道实现硬底化,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在连南县城,地标性建筑中国瑶族博物馆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是展现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大山里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今年初,房春花被列为清远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个身份让她对传承和发展瑶绣更多了一份责任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工作,我希望通过瑶绣培训,能让他们对家乡文化多些了解和热爱。”房春花说。
对于创业,房春花心里已有一张蓝图。她打算继续推进之前因疫情搁置的合作,在创新服装的基础上做好箱包搭配,根据市场需求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把绣坊规模做大。
【记者】苏晨
【通讯员】陈雅珺
【作者】 苏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