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含钢量构件的孔洞处理问题

频道:理财产品 日期: 浏览:0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使得装配式工厂承接的订单各式各样,构件的类型造型不一。由于后期现场施工的需要,所有构件在生产时,或多或少都预留了功能孔洞。这些预留孔洞,方便后期施工的同时,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繁琐与困难。其中,超大含钢量构件,因构件内部钢筋密度过大,造成预埋锥柱与钢筋缠绕、重合、冲突,严重影响构件生产,甚至为项目安装使用带来偏差隐患。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一“常态”现象,对推动预制构件精密化、标准化、机械化益处甚大。

关键词:超大、含钢量、孔洞、冲突、处理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商品,装配化施工的组成单元,以自身众多预埋件、钢筋为特点,加之前期构件与后期施工现场对接的重要性,从此意义上定义,预制构件属于精密商品。即构件的所有组成部分,必须精准、精密、精细,这样才能在后期施工中真正做到“无缝衔接”,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但是现实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精密性大打折扣,以至于出现钢筋衔接不上、灌浆套筒偏差过大、预留孔洞忽多忽少等情况,对现场施工造成严重的工期滞后和成本压力。这其中,超大含钢量构件的孔洞综合问题最为明显,是工厂、施工方、甲方头疼不一、相互追责的关键点。

一、作为构件生产方的工厂,因是按图生产,预留孔洞的位置不会也不能随意更改。在对甲方的漫长反馈解决时间中,常常出现一边生产一边等结果的状况,有时还会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二、作为施工方的总包,由于工厂提供的构件预留孔洞问题,造成进度放缓、额外成本增加,面对甲方、专业、劳务分包的压力和反馈,一方面向甲方解释,另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工厂问责;三、作为甲方,进度成本要求缺一不可,设计、总包、工厂的总协调者,由于牵涉到的方面过于繁多,解决流程繁琐复杂,时间长。

因此,解决超大含钢量构件的孔洞问题,不是单个个体能完成的,一定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协调,根据目前技术发展及装配式整体现状,采用“由下而上”的解决方式更为适合与快捷:

一、工厂方面

1、建立图审制度,以工厂生产的视角,用一整套完善的图审方式进行系统的查看,让问题提前暴露出来,进行逐项解决。

这里主要细说各预埋件与钢筋的重合图审,超大含钢量构件的这种问题更为关键,一般会有以下三个情况,第一,各预埋件与钢筋无冲突(这种最为理想);第二,部分预埋件与非受力钢筋冲突,这种情况下,及时联系设计院,一般会按照“预埋不动钢筋动”的原则,进行整改;第三,部分预埋与受力钢筋冲突,这种最为耗时,主要原因在于牵涉结构安全,因此需要联系设计院、总包、甲方,进行重新测算和商讨,在保障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处理。

2、坚持首件试生产验收制度,实践出真知,面对图审后的图纸,不能盲目相信,在大生产之前,必须进行首件试生产,一方面熟悉生产特点与工艺,另一方面,也是检验模具和图纸。

目前很多构件厂不具备模具生产的能力,需要专业的加工厂进行加工配送,这就导致了工厂生产构件前,对模具的了解几乎为零。首件试生产,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试生产期间,模具厂家技术人员全程服务,工厂生产人员按图组模生产,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目的在于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模具尺寸偏差过大甚至错误,无法正常使用;第二,预留孔洞偏差过大或者错误,无法正常使用;第三,工装缺失或者错误,无法正常使用。第四,生产图纸与模具的搭配度是否一一对应。

如图所示:该构件属于含钢量超大构件,模具厂家配套的预埋锥柱没有配套的加固底座,造成生产过程中,预埋柱严重偏斜,后期现场施工只能重新打孔,耗时耗力耗财。通过试生产,及时发现了该问题,构件厂联系模具厂家,及时配送加固底座,解决了该问题。

3、具备创新创效能力,对于不能避开的问题孔洞,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前提必须是在规范规则中,保证无安全隐患。例如可以利用每年的QC活动,进行专项的方案制定。

4、配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对于复杂构件的生产进行全面跟踪与检查,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一次成型拒绝返工返修。

二、总包方面

1、建立首层试安装制度,通过试安装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预制构件孔洞与铝模板孔洞的对接情况。

铝模的预留孔洞与构件的预留孔洞都是提前预留好的,不具有延伸性。如果一方出现偏差,两者不可能顺利对接,造成施工延误和修补损失。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铝模现场开孔,相对于预制构件,特别是超大含钢量的构件,铝模的开孔成本远低于构件开孔,在保障预制构件上孔洞位置的准确性后,现场进行铝模开孔,一对一,准确无误;第二:当铝模孔洞与预制构件孔洞确实不对照时,检查判断哪个方面的错误,根据“有错改错,无错构件保障铝模”的原则进行。

如图所示:该项目12栋楼,全部集中使用了预制构件、铝模板、外挂架,首开的2栋楼在施工初期,因为预留孔洞不对照问题,造成工期严重滞后。为解决这个问题,总包联系甲方、铝模厂家、预制构件厂家、设计院,在解决孔洞问题的同时,确定了后面所有楼栋,实行试装制度,整体进度明显加快。

2、引进专业成熟劳务,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不畅导致的暴力施工,同时能及时反馈施工问题,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与进度。

3、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高效的问题反馈机制,做好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避免造成问题迟滞,造成损失。

三、甲方方面

1、优先采用EPC模式,实现设计、总包、采购一体化,从制度上打通上下游,实现信息的高度贯通,这样的模式,能最大程度减少沟通周期,问题解决效率高效。

2、建立预算审核机制,对项目造价进行审核审查,避免出现过度建造,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铺张。

工厂的构件销售单价以含钢量多少为依据,含钢量越多,单价越高。因此,对于含钢量过大的构件,甲方必须要进行专项审核,核算建设项目中是否需要如此高的含钢量,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过度使用钢筋的构件,进行责任更改,降低构件成本,节约整体成本。

3、选择“合适”的设计院,利用设计院专业的装配式设计能力,从源头减少或者解决孔洞碰撞等一系列常规问题。

超大含钢量构件的孔洞处理问题,只是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众多问题之一,单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参与方的通力配合,才能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随着全体行业人员的努力,装配式建筑会真正成为环保、节能、高质的绿色建筑、科技建筑。

作者:陈笑慷

来源:智建网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