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镇位于睢宁县南部,有睢宁南大门之称。北与睢城和桃园镇接壤,东临邱集镇,西连李集镇,南与安徽泗县交界。官山原名墓山,因山上坟墓多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始有集市,后经官府命名为官山集。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8.6万。下辖16个行政村:张山、宋山、荆山、赵山、魏楼、窦庄、田李、三烈、联合、灯塔、前黄、曙光、水张、楼张、张集、杨怀以及8个居委会:官山、官桥、黄圩、汤集、大吕、龙山、张洪、岳店。
官山镇政区图
清代属子仙乡湖山社和李庄社;民国年间属第四区;建国后属官山区和李集区,1957年撤区设官山乡和黄圩乡,1958年改称官山公社和黄圩公社,1983年恢复乡制,1999年黄圩乡撤乡设镇,2000年黄圩并入。官山镇西部有几座山丘。全境有跃进河、老龙河、老睢河、白马河、白塘河、徐沙河、田河、潼河8条大河。104国道、官灵公路、官邱公路、黄李公路贯穿全镇,境内有官山和黄圩2个镇集。
官山镇区位图
官山是全镇政治、经济、贸易中心,镇区建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府前路、文学路、南大街、影广路、府东路、双峰路等。解放前由于土质瘠薄,易旱易涝,每年只收一季麦,秋天大雨一片汪洋,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山荡”。如今昔日雁起雁落的泽国荒凉之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已变成富饶的鱼米之乡。官山属多山湖荡地区,境内有大小山头多座,主要成份是石灰石,石灰是官山的特产,灰质洁白,细腻、性粘,远在清朝乾隆年间就闻名于大江南北,解放后远销京、津、沪、宁等地,深受用户青睐。官山牌、龙山牌水泥,质细、凝固力强,连续5年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官山北部的龙山曾建有一寨二寺,日军侵华时焚庙废寨,建国后开山采石形成大石塘,仅留青云寺下的龙头峰,形若巨龙跃出塘中,已形成人为景观。
生态官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