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2、“恐龙家族”再添新丁 内蒙古发现“百年鸳鸯龙”3、赤峰:品牌塑造,让“软黄金”变真金
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珍稀山羊绒为原料生产高品质、创造高价值、体现高品位时尚生活的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和无毛绒供应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主营范围:生产、加工、销售各类绒毛及制品。主要产品:无毛绒、羊绒衫、羊绒围巾等,主营产品获得了国家出口“免验”资格。公司位于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 170 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注册资金 3500 万元,总资产26230.51万元。公司拥有从原料收储、分梳、产品开发、生产到终端销售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主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利用存量资源,积极打造具有“牧工贸”三产融合的羊绒现代产业园,布局了阿拉善纯种绒山羊育繁推、昭乌达绒毛专业市场、羊绒衫加工销售、工业旅游、电子商务、畜禽粪肥生产等业态,为引导赤峰市及周边分散的绒毛资源及产业有序集约集聚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科技、时尚、绿色”新定位,以“天然绒、天然色、天然品,尽在昭乌达”为目标,坚持“客户的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客户的满意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理念,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绿色、优质、多样化的羊绒产品和周到满意的服务。
公司建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标志着公司在山羊绒的研发设计、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等综合能力上代表着自治区最高水平,是自治区在这一领域赶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骨干力量。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公司通过走自主研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1件,软件著作权1件、企业标准3件,其中自主研发的原生态羊绒针织品加工的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公司积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率先在自治区羊绒行业内开展了定制化服务,2019年被自治区工信厅确定为“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实现了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2020年公司生产的原生态羊绒衫被国家工信部、自治区工信厅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细化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打造“昭乌达”品牌。顺应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品牌建设为抓手,构建时尚资源的集成创新生态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持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的前提下,整体谋划,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深化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会贯通、全域开放,推动羊绒产业链、供应链与全国、全球的大市场全面对接、深度融合,让“天然绒、天然色、天然品,尽在昭乌达”,植入人心,引领消费。
供稿:昭乌达羊绒
“恐龙家族”再添新丁 内蒙古发现“百年鸳鸯龙”
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2021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在阿拉善左旗的毛儿图—大水沟野外考察点发现两具较完整且紧邻的恐龙骨架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潜心研究,发现两具恐龙骨架化石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并命名为“百年鸳鸯龙”。
“百年鸳鸯龙”正型标本包括部分椎骨、肋骨,部分肩带、前肢,较完整的腰带及部分后肢,归入标本包括不完整的头部,腹面暴露的部分背椎、荐椎与腰带,及部分后肢。两具恐龙骨架化石来自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经研究对比,发现其形态学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已知的窃蛋龙类成员,代表了一个较小型的窃蛋龙类新类群。由于化石标本中包含两个个体,令人想起“得成比目何辞死”的鸳鸯,故以“鸳鸯”作为属名;种名“百年”则是纪念窃蛋龙类恐龙命名100周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郝明泽博士介绍,在此之前,大部分已知的窃蛋龙类都来自于晚白垩世,而早白垩世的种类比较少,分布也基本局限在辽西地区的热河生物群。这次发现的百年鸳鸯龙为早白垩世窃蛋龙类增添了新成员,扩展了早白垩世窃蛋龙类的地理分布。百年鸳鸯龙处在窃蛋龙家族演化的早期位置上,它为我们揭示了早期窃蛋龙类的形态特征,丰富了我们对窃蛋龙类早期演化历史的认识。
内蒙古是古生物化石资源大区,2022年,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加挂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牌子,成为内蒙古首家专业从事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的机构。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陟宇说:“近年来,我们在赤峰市南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地区、鄂尔多斯市查布地区、巴彦淖尔市巴音满都呼地区、阿拉善盟马鬃山和吉兰泰地区、乌兰察布市大红山地区以及乌海市乌达煤田地区开展了十余个古生物化石调查和保护项目,为摸清我区古生物化石资源状况和古生物化石原址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慧君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强化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单位作用,全力提升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科研科普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赤峰:品牌塑造,让“软黄金”变真金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内蒙古,在玉龙故里——赤峰,凭借罕山白绒山羊品质优绒山羊种质资源,赤峰正推动打造蒙东羊绒产业集聚区,实现名“羊”天下 “绒”耀全球。
山羊绒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也是公认的高端纺织原料“芯片”。在着重把握良种繁育“芯片”的路上,罕山白绒山羊的主产地巴林右旗通过开展品种保护、生产性能测定和育种研究,力推“芯片”赛道进入“火热期”。
在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饲养员和技术员正辛勤工作,羊圈里奔跑的羊群活力四溢。
“赤峰罕山白绒山羊身上,绒富有弹性,集纤细、轻薄、柔软、滑糯、保暖于一身,具有一种天然柔和的色泽。”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厂长刘树才说,种羊场目前有2000余只纯种罕山白绒山羊,未来将组建核心繁育群3个繁育高质量种羊,同时联合绒山羊繁育户20户实施绒山羊高品质繁育,使高繁母羊群体达到50000只以上。
“单有种羊场还不够,周边苏木镇将建立20个育种户试点罕山白绒山羊保护和绒产品开发建设任务。”刘树才说,罕山白绒山羊养殖将推广到全旗所有苏木镇,规模保持在40万只,在巴林右旗形成罕山绒山羊地方品种产业群。
科技赋能羊绒产业,才能让羊绒产品走在绿色、科技、时尚的前沿。今年夏天,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召开,中国农业大学与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共建巴林右旗羊科技小院授牌仪式成为活动一大亮点。
“科技小院可以通过提供研发设施、资源支持和专家指导,鼓励产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生产应用,促进产学研融合,提升羊产业发展水平。”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范俊说,科技与生产的紧密联系,能为畜牧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罕山白绒山羊到羊绒的蝶变跃升,“赤峰羊绒”的牌子逐渐打响,2023年第十届内蒙古品牌大会上,“赤峰羊绒”以品牌价值62.31亿元登榜内蒙古知名(百强)品牌,“赤峰羊绒”品牌荣获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初秋时节,在“赤峰羊绒”核心企业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人工分选和水洗后的羊绒进行分梳,分梳后的羊绒将成为外销订单生产原材料。
电商直播是推动羊绒品牌知名度的捷径,东黎羊绒成为抖音电商平台明星品牌之一,一度登上羊绒制品类的直播销量冠军。国内电商销售额自2021年的1000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1.35亿元,国内市场份额提升到25%,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羊绒行业是传统的纺织行业,只有用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东黎羊绒董事长程旭东表示,东黎羊绒将坚持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保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目标,积极推进羊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力争为打造赤峰百亿级羊绒产业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赤峰市级以上羊绒产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绒毛皮革加工企业11家,生产加工羊绒衫等羊绒制品120万件以上,实现产值15.24亿元,羊绒制品出口创汇8893万美元。
赤峰蒙东羊绒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现已形成红山区、松山区、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和林西县5个羊绒产业加工集聚区。创建“东黎”“昭乌达”“圣伦”等多个羊绒制品知名品牌,产业整体影响力、产品美誉度持续攀升。
4月28日,《赤峰市振兴绒毛产业若干措施》正式颁布,从绒山羊良种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提升饲草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产业化经营四个方面规划赤峰绒毛产业未来发展,将聚焦推动优质绒山羊增产扩群提质,建设优质绒山羊种源基地和养殖基地,打造蒙东羊绒产业集聚区,为赤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劲动能。(记者 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