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以小买卖而致大开张 江西赣商联合总会七年发展侧记2、国内75%的毛笔都产自这里江西,你到底瞒了我们多少?3、江西小炒,疯狂“攻占”江浙沪
以小买卖而致大开张 江西赣商联合总会七年发展侧记
全国赣商会员 企业4万多家
赣商在历史上称为“江右商帮”,有着抱团互助传统的赣商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瞩目,社会上由此有了“以小买卖而致大开张”、“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等谚语。
2007年12月,江西赣商联合总会在南昌成立。七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江西商会组织和赣商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江西商会已经遍布全国和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赣商企业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全国各省市区除西藏正在筹建外,均已成立江西商会,省级江西商会有29个,另有计划单列市江西商会2个,国(境)外江西商会4个,省内设区市赣商联合会4个,省外地市级江西商会148个。
全国赣商组织拥有的会员企业达4万多家,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在有些行业,如进贤(医疗器械)、安义(铝合金门窗)、鹰潭(眼镜)、金溪资溪(面包)在全国均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境内外上市赣商企业有60多家,在外赣商总数300多万人。涌现出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知名赣商企业。有36名赣商企业家当选国家和省市一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3人,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7人。
回乡创业 支援家乡经济建设
广大赣商为江西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每年为当地提供的税收超千亿元、就业岗位愈百万个。赣商在外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回乡创业,支援家乡经济建设。近7年来,先后有30多万赣商返乡创业,近两年来回乡投资总额达2000多亿元,占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总量近四分之一。
更令人可喜的是,赣商回乡投资正在由过去“单个投资”开始向“以商会抱团投资为主、以总部经济为主、以产业园投资为主、以高新技术为主” 方向转变。2013年,先后有深圳等9家省级江西商会组团回赣作投资考察,并相继落户一批投资项目。上饶市饶商联合会已在上饶建设饶商回归产业园,宜春赣商联合会在宜春建设宜商回乡创业园,浙江省江西商会拟在南昌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省江西商会在修水建设黄龙宗文化产业园,深圳市江西商会准备在赣州投资一个回乡创业园,北京江西企业商会准备在南昌或者九江建立一个北京赣商科技创业园,形成各具特色的赣商回乡产业园,促进赣商产业集聚发展。
赣商企业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救灾抗灾、助学、济困、修路建桥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向社会奉献爱心。赣商联合总会组织参加省委统战部 “同心·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活动,赣商企业家和各地江西商会已捐款捐物累计近千万元。
江西日报记者 姚文滨
国内75%的毛笔都产自这里江西,你到底瞒了我们多少?
江西有不少特色产业关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溪县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在做面包,农民纯收入的六成来自面包;全国每十扇铝合金门窗,有七扇是安义人卖出去的;鹰潭市余江区是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国内75%的毛笔都产自进贤县文港镇……下面,咱们就去看看江西还藏着哪些惊喜↓
视频加载中...
提到江西,你有什么印象?是八一起义的一声枪响,还是井冈山上的隆隆炮声?是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的山清水秀,还是梦里老家婺源的记忆乡愁?不,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在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江西还有多少好东西瞒着我们。
这里是江西东部的山区资溪县,是个只有11万人的小县。这里从来没有种过小麦,也没有一家面粉厂,却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在做面包,资溪县农民纯收入的六成来自面包。
资溪人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里开了16000多家面包店和两三百家烘焙企业,还把面包店都开到了东南亚和俄罗斯。如今,面包培训中心、面包文化馆、面包商学院、面包主题酒店,面包观光工厂在这里一家接着一家。
网络上之前流传着这样的热梗——“给江西老板一个炒勺,他能勾起全江浙沪人的口水”,“给江西老表一次回家过年的机会,能让浙江人饿等半个月”。
这些反映着“江西小炒”在一些地区受喜爱的程度。“江西小炒”不是特指某一个餐饮品牌,而是指江西人街边开的小餐馆,以真材实料、货真价实为卖点。
几张桌椅,一台冰箱,新鲜的食材,一把辣椒,几个咸香鲜辣的小菜,组成了一间间满满“锅气”的“江西小炒”饭馆。
今年上半年,江西全省餐饮业营业额804.4亿元,同比增长12.9%;1到8月份,江西限额以上餐饮收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将近10个百分点。厉害吧?这都是咱们一个个吃货的功劳,凭着咱自身实力带火了“舌尖上的经济”。“江西小炒”凭借新鲜快炒、实惠友好、火辣下饭的“情绪价值”,让外出的游子和本地居民得到了味蕾和身心的双重慰藉。
“全国每十扇铝合金门窗 有七扇是安义人卖出去的”
安义现有铝型材生产企业437家
产业营收规模突破600亿元
从事门窗产业的安义人达18万人
安义门窗从“草根产业”做成百亿产业
余江区 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
近视镜、老花镜、隐形眼镜
墨镜、VR眼镜……应有尽有
2016起
余江眼镜外贸出口以每年20%速度增长
2023年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
30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落户余江
小小镜片做出了亿元大产业
一支笔,连接古今,书写芳华
国内75%的毛笔都产自南昌进贤县文港镇
这里是中国毛笔文化之乡
1600多年制笔历史,30多种器具
128道工序,精心打磨出一支支毛笔
目前文港镇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从事毛笔相关的行业,相关企业400多家、作坊2200多家,年毛笔产量近10亿支,毛笔和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年销售收入超80亿元。在这里,璀璨的传统文化在一支支笔的传承下不断绵延,制笔这个富民产业也在一次次创新迭代中蓬勃发展。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不知道江西有个“箱包之都”吧?这里是吉安新干县,本地拥有箱包生产和零配件企业近500家,箱包皮具经营户1000多家,95%以上零配件自我配套,年产箱包5500万只以上,创造产值近70亿元。“一只小箱包”,催生一个大产业,新干箱包产业如今正走上高端化、品牌化的转型之路,努力实现“包打天下”。
“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县城也能闯出大产业,江西“瞒”着我们的这些秘密,不仅惊艳了世人,也迸发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赵汗青
江西小炒,疯狂“攻占”江浙沪
作 者:十一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江浙沪的朋友,以会搞钱闻名。走在浙江的街上,你看见的十个人里,可能就有一个是老板。
但当你真到了这里,会发现这里的大街小巷已经被另一个省份给占领——放眼望去,有的地方10步一家江西小炒,有的甚至夸张到一字排开。
图片来源:江西共青团官微
江西小炒不是指什么餐饮品牌,而是江西老板在外省开的饭馆,它们的名字大都叫“江西特色小炒”“江西土菜馆”“赣湘小炒”等等。
在江浙沪的城市里一搜索,这样的饭馆动辄3万家、9万家。
图片来源:江西共青团官微
他们用一道道咸鲜香辣又锅气满满的菜,征服了广大的江浙沪朋友。
最出圈的还是音乐节上一个歌手问大家,义乌的特产是什么?底下纷纷答道:江西小炒。
图片来源:江西卫视
当中国“最低调”的省份,统治江浙沪,这种巨大的反差感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江西小炒,疯狂占领江浙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江西小炒就开始成为江浙沪朋友的心头好。
有网友说自己舅舅是在浙江开江西小炒的,每次回家都有人打电话来:“老板,饿死了,快回来开店”。
有浙江网友晒出自己一个月的外卖订单,满满的都是江西小炒。
还有过年期间,江西老板还没返工开店,苦的却是浙江网友:我的一日三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没了江西小炒,有人连吃了20多天肯德基,有的只能吃泡面……
甚至还有网友过年期间想念家门口的江西小炒,干脆去了趟南昌,寻到了老板家,蹭了一顿饭。
等到江西与浙江的高速公路上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返浙潮,面对此情此景,浙江网友们激动地表示:“热烈欢迎江西小炒老板回到浙江”。
这神奇的江西小炒,到底长什么样?
它们一般坐落在居民区附近的街道,多是大排档,或路边的“苍蝇小馆”。店里面积可能不大,内里的装修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烟火气满满。
演员张颂文也经常光顾这种江西饭馆:大多是夫妻店,老板是厨师,太太是唯一的服务员,小孩子经常趴在收银台写作业。
看起来无比寻常的饭馆,靠什么攻占江浙沪?
与别的饭馆不同,江西小炒一般没有菜单,就算有的话也仅在开业的时候用,之后就成了摆设。
来吃饭的顾客通常就站在冰柜或者台面前直接点菜,早上现杀的活鸡,农贸市场现买的青菜……有啥点啥。
怎么搭配?是红烧、爆炒还是要干锅?点完后老板直接当面给你现炒。
图片来源:江西共青团官微
大火烧油、起锅炒菜,不出几分钟一道热气腾腾的小炒就出锅了。主打一个快速高效,为顾客节省等待的时间。
如果你想吃的菜店里没有,有的老板甚至会骑上小电驴去菜市场现买。
他们每家店的口味或有些许不同,但都普遍鲜辣下饭,后厨一般常备葱姜、大蒜叶、青红鲜辣椒、洋葱等调味佐料,样样俱全。
图片来源:江西共青团官微
像什么藜蒿炒腊肉、赣南小炒鱼、腐竹烧肉、萍乡小炒肉……江西小炒的口味在“咸、辣、酸、香”中不断组合变换,但最终的目标就只有一个——下饭。
不仅如此,老板们就连辣椒炒肉、麻婆豆腐等川湘菜也照样炒,地三鲜等东北菜也不在话下,主打就是一个啥都可以做,辣或者不辣都行。凭着一个口味齐全,打动了许多人的胃。
一个冰柜,一口热锅,“给江西老板一个炒勺,他能勾起全体江浙沪人的口水”。
图片来源:江西日报
就价格而言,江西小炒一般比川菜和湘菜馆便宜,对于“月薪过万吃不起一顿中式快餐”的江浙沪打工人而言,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一个荤菜一般20元左右,素菜一般10元左右,很少有菜品超过30元。
用网友的话说,20块就能吃饱,50块就能吃好。江西小炒,比饭店便宜、比外卖好吃、比盒饭热乎、比食堂带劲。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现点现炒、咸辣下饭、口味齐全、价格实惠、几分钟出锅……一顿饭菜下肚,那不仅是饱腹,更是工作了一天后对自己劳累的奖赏。
江西小炒给人们带来的是触手可及的快乐,治愈的是人们的身心。
二、中国最低调的省,为何能统治江浙沪?
众所周知,江西是中国“最低调”、“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之一,那江西老表为何能占领江浙沪?江西小炒为何能开遍江浙沪的大街小巷?
首先是满满的烟火气。在装修上,江西小炒大多“土味十足”,外边往往都是简单的一个大红色招牌,里边布局也非常亲民又接地气。
有的老板甚至明明有钱,也不敢把装修搞太好,怕顾客不敢进来。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在选址上,它们大多开在居民区附近,来来往往的都是熟人,贴近百姓生活和刚需。
更重要的,是店里的人。就如张颂文所说,在江西小炒店里,你大概率会看见肩上搭着一块毛巾在厨房炒菜的老板,招呼顾客点菜的老板娘,以及一个在角落写作业的小孩子。
这是江西小炒店的常见搭配,也正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不张扬但是勤劳务实,夫妻看店、小孩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为生活努力。
他们不仅是老板,更像是老家的邻居朋友,你在江西饭馆里能卸下白天的疲惫和伪装,就算是瘫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和朋友聊天也无人在意。
这些开遍江浙沪的江西小炒,不仅是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了吃饭的场所,更为漂泊在外的游子传递着朴素又似曾相识的烟火气,让大家得到肠胃和心灵的双重慰藉。
图片来源:江西共青团官微
其次,便是地域原因。由于两省位置相邻,交通便利,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有许多江西人来到了浙江务工,最高峰的时候,有近300万江西人在浙江务工。
江西口味喜盐喜辣,有些人吃不惯浙江当地清淡的饭菜,于是有老表迅速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开始来到浙江开饭馆,把家乡菜带来给大伙改善饮食。
上饶铅山人就是“江西小炒在浙江”的鼻祖,但把其发扬光大的是景德镇乐平人。要知道,乐平人在省外开出了5000家的江西小炒,其中大部分在江浙一带,把家乡的味道带到了工地、车间、写字楼里。
其中乐平有一个乡,6000多户人家,就有1000人在浙江开饭店,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有的一个人带来了一个村。
原本只是为了改善老表伙食的江西小炒,又因为口味和价格充分满足了江浙沪居民的日常需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食客。
在这个基础上,江西老板们又不断改良和创新菜品,融合各种菜系的精髓,来满足大众的口味。由此江西小炒越开越多,也成为了风靡江浙沪的餐饮生意。
图片来源:江西共青团官微
不仅是江西小炒,这种“亲帮亲,邻带邻”还体现在江西的其他产业上。比如大众熟知的鲍师傅、泸溪河便来自中国面包之乡——江西资溪。
在这里,靠着面包生意,仅13万人口就诞生20个亿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4600个百万富翁,靠的正是“亲帮亲,邻带邻”。
还有总人口不到30万的安义县,却成为了中国铝材之乡和中国门窗之乡。全国每十个做铝合金门窗的人中,就有7个来自安义。
“江西出品”润物细无声,基本上都是靠着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就这样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最后是江西政府的积极助力。
早在江西小炒还未出圈的2020年,江西就启动了“赣菜出赣”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赣菜的影响力。2021年,又大力实施赣菜扬名行动,搞出了线上线下赣菜品牌推广中心。
为了让江西老板们在外也能买到新鲜食材,江西大力开展赣菜食材产销对接、原产地考察等活动,举办江西优质农产品上海推介会;推出电商平台,上线了500余种赣菜相关产品。
乐平鸬鹚乡,一个向江浙沪输送了大量江西小炒老板的地方,2022年当地就牵头召开了一次产业座谈会,要将“江西小炒”做成像沙县小吃、兰州拉面、资溪面包一样的知名产业。
今年“江西小炒在浙江”的话题出圈后,江西商务厅厅长立马登上央视推介赣菜。
与此同时,“江西小炒”推介暨服务保障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提出来要在品牌建设、资源整合、行业管理、政策引导、厨师人才培育等方面,推动“江西小炒”走向全国。
图片来源:江西发布
往外输出了5000多家江西小炒的乐平,当地有关部门和乡镇还发起了多次产业协调会,尝试团结从业者、以产业方式发展江西小炒。
为了努力抓住这一波泼天的流量,江西许多当地媒体纷纷上阵,宣传各地美食,还把石城薯芋饺、瑞金牛肉汤等特色小吃也一并介绍给了网友,生怕落下了哪道菜。
中国“最低调”的省,在江西小炒占领江浙沪、走向全国这件事上,使出了全部力气。
除了江浙沪,许多其他地方的网友,也纷纷呼唤江西小炒的入驻。这与迫不及待走出江浙沪的江西老表,可以算得上双向奔赴了。
三、到大家需要的地方去
为什么偏偏是江西小炒?如果再往里探究,你会发现它的崛起迎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江浙沪本土的菜系相对清淡,但这些地方外来务工、创业的人较多,来自五湖四海,所以也很容易吃不惯本土菜。而本地特色美食虽然也不少,但多是高端连锁餐厅,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并非那么容易消费得起。
江浙沪的朋友渴望大众美食,江西老板炒的一手好菜,还讲究实惠,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下,江西小炒迎来了春天。
再加上江西与浙江相邻,美食随人口的流动而流动,由此为江西小炒的崛起提供了区位优势。
更重要的,是人和。有先行者,才能一人带领一个村,将江西小炒的商业种子零星地撒在江浙沪大地上。有敢闯敢拼的追随者,江西小炒才能由点到面、生根发芽。
有在背后不遗余力的推动者,江西小炒才能更好地在异乡遍地开花,发展壮大。就连广大的网友,也在为江西小炒的出圈有力出力。
而这所有原因背后,有着一条共同的时代逻辑,那就是我们正处在以国内市场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
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从而实现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这正是江西小炒占领江浙沪的底层逻辑。
而江西小炒的出圈,或许能为我们当下的许多现实问题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
让老板们到百姓有需要的地方去,满足百姓的真实需求。以及,高手在民间,给他们一片土壤,他们自会茁壮成长。
期待未来中国会涌现更多的“江西小炒”!
排版 | 沈望望编辑 | 允允 主编 |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