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贵阳高新区:“火力全开”奏响复工复产最强音2、清镇:因铝而兴建新城3、贵阳高新区:“保姆式”服务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贵阳高新区:“火力全开”奏响复工复产最强音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程曦)五月,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按照中央、省、贵阳市部署要求,贵阳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推动企业、项目快速恢复正常生产、建设秩序,确保增长动力不减退。
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抓质量、赶进度
目前,该区44个项目工地“火力全开”,加班加点抓质量、赶进度,为奋战二季度、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拼搏。
走进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现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夏季里的“劳动赞歌”。
“眼下正是施工建设的黄金季节,为了抢工期,五一假期我们都没有停工,力争夺回失去的时间,确保项目可以按原计划完成。”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开工,项目总占地面积189亩,总投资5.8亿元,基地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总年产值超过40亿元。第一期计划于2020年8月完成基础建设,10月实现投产,计划建设智能化电气装备生产线10条,“NE0环保催化氧化材料”制造生产线2条,NEO智能化污水净化装备制造生产线2条,并打造贵州省省级有机污水处理技术实验中心及有机污染物检测中心,建成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正在建设中的贵阳高新区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
同样,在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内,挖掘机、吊车,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在占地50亩的贵阳高新区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抢抓进度大干特干。据悉,该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2万平方米配套性用房,主体部分预计在8月完工,10月投产。
去年,贵阳高新区按照贵州省、贵阳市要求,积极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及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以建设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为契机,发展区内中高端铝合金门窗制造产业链。
“我们落户这里正是看中了贵阳高新区科技扶持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最重要的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勇杰说,从工地开始建设,园区办有关负责人便积极帮忙协调项目开工的各种事宜。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口罩、体温枪等物资紧缺,我们本来只想请高新区协调购买,没想到高新区直接免费送给我们每天需要的防疫物资,为我们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也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抢抓工期,顺利完成任务。”张勇杰说。
作为贵阳首个产城融合式的人才小镇、数博大道上的重点项目,科技人才小镇也在进行紧张的施工。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优化待遇环境、发展平台、考评体系,持续提升自身对省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批国内外人才涌入贵阳高新区,成为了贵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大脑”。为了留住人才,贵阳高新区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栖息环境吸引人才,打造一批人才小镇和人才服务综合体。
科技人才小镇就是高新区又一人才力作,该项目秉持“人才得利、政府让利、企业微利”的思想,把人才资源作为首要资源,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建设运营,保障高端人才住房需求的思路,为人才打造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生态宜居的人才之家。
据了解,科技人才小镇将围绕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的理念定位,通过“人才”“乐居”“产业”“科技”“大数据”“创新”“智慧”“智能”“体验”“服务”等十大理念,建设高级人才公寓、人才幼儿园、高端人才住房、企业总部基地、人才孵化中心、人才政策兑现大厅、人才小学、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配套为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复合型智慧城市综合体。目前,该人才小镇正在抓紧进行主体施工,项目一期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贵阳高新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区44个项目正常开工建设,其中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9个。为保障施工安全、防范突发事件,高新区不断强化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及时安排相关工作小组随时待命,确保各建设工地安全有序的建设。
记者:程曦
编辑:罗亚楠
编审:李柏杉
审签:王幸韬
清镇:因铝而兴建新城
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野岭,甚至没有正式名字,只有当地人口口相传的“牛滚凼”“野猪林”“烂泥湾”等小地名。
如今,一个产业聚集度高、产业链较为完善的铝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正在这里热火朝天地建设。
位于清镇市的中铝贵州分公司猫场铝矿。
在贵黔高速清镇段,有一处收费站的名字很特别——铝城收费站。下了高速,迎面而来的是一片规模宏大、基础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这就是清镇市铝及铝加工产业的核心区——王庄铝精深加工产业园。
近年来,清镇市积极推进“富矿精开”,围绕强化目标定位、强化精确探矿、强化精细开矿、强化精准配矿、强化精深用矿、强化科技赋能等“六个强化”,以铝为链实施“一主一特”战略,一个千亿级生态循环铝产业新城正在加快崛起。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沈建华 摄
因铝矿聚产业
清镇市境内铝土矿资源已探明主要矿产10余种,探明储量3.6亿吨,拥有全国最大的整体连片矿区,保有储量3.9亿吨,远景储量4.8亿吨,是我国南方铝土矿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这里的铝土矿铝硅比在5.1至11之间、平均在7以上,品质优良。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清镇市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路径,切实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建链、强链、延链。
从2015年开始,一批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等项目接连落地投产,铝锭、铝箔、铝线、铝管、高强度铝合金、汽车轻量化材料、高纯铝材料等系列产品不断“开枝散叶”。
在王庄铝精深加工产业园,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高精板带箔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前标铝业有限公司、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生产热火朝天,新能源汽车精密结构件、3万吨超薄动力电池铝箔等工业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每吨几百元的铝土矿,成为铝箔、新能源电池箔、铝工业型材以及热轧铝板带等产品后,身价就能实现倍增。清镇的铝土矿资源优势,正逐渐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靠服务谋发展
投入50亿元,建成80多公里道路,实现矿区到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到市场一路畅通;
建成完备的供水体系,保证企业大规模生产用水,并配建处理能力有冗余的污水处理厂;
建成席关变500千伏、田坝变220千伏、茶林变110千伏等设施,保证企业用电不慌;
安装72.8公里天然气管道,企业天然气使用覆盖面达100%;
…………
近年来,清镇市出台了“铝十条”等地方性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勒紧腰带”加速建设工业园区,打造投资热土。
起初,入驻清镇市的只有华仁新材料、华锦铝业、广铝氧化铝等几家铝及铝加工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为加快推进铝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清镇市抓住我国相关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利好,引进了前标铝业、靖帆科技、顺泰、万金诚、明晟等数十家大型企业项目。
全产业链项目接连落地,开启深挖附加值的新路后,清镇市铝及铝加工产业产值开始连年保持强劲增长。2021年,完成产值172.21亿元,占全市比重59.24%;2022年,完成产值180.65亿元,占全市比重63.21%;2023年,完成产值192.21亿元,占全市比重64.07%;2024年1-6月,完成产值120.15亿元,占全市比重71.92%,同比增长62.88%。
贵耐铝土矿开采项目生态修复区。
以改革蓄动能
当前,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清镇市全力推进“富矿精开”,立足打造全省铝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生态铝城,以改革创新提升产业质效,不断向“新”向“绿”转型升级。
铝土矿初选阶段:清镇市铝土矿循环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可将含硫较高的铝土矿由不可用改造为可用,还顺带提取硫矿,建成后年产铝精矿44万吨、硫精矿6万吨。
初级产品氧化铝的生产阶段:贵州广铝氧化铝有限公司研究出了一项新技术,能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有效提取镓。这家公司每年大约提取40吨镓,仅这一项增加1亿元以上的产值。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沈建华 摄
在铝精深加工阶段: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正在试产,成品率已经提升至82%以上,成为铝箔制造行业的“皇冠明珠”。目前,该项目的产品订单已经排到了几个月后,客户大多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在铝制品回收利用阶段: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投产的年产15万吨再生铝项目,废旧的汽车轮毂、门窗、易拉罐经过破碎、高温烧制、铸造等工艺处理后,变成铝棒、铝锭、铝液,供应下游企业重新生产成相应的铝制工业品,打通了铝及铝加工产业的“生态循环”。
“充分发挥清镇经开区主战场作用,锚定‘一主一特’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科技转型项目,加强赤泥综合利用、高硫矿脱硫、铝基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今年铝及铝加工规上产值突破230亿元。”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清镇市委书记付涛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贵阳高新区:“保姆式”服务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杨唯)挖掘机、载重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在岗位上奔走忙碌……近日,走进地处贵阳高新区的贵州森燃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项目(一期)生产厂房框架结构主体施工已按计划完工,预计10月正式投产。
去年,贵阳高新区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及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以建设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为契机,发展区内中高端铝合金门窗制造产业链。
今年,贵阳高新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并没有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减缓。贵阳高新区紧紧围绕省、市的安排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以“保姆式”服务助推建设跑出“加速度”,加班加点抓质量、赶进度。1月至7月,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累计完成61.35亿元,同比增长60.1%,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的114.9%。
“作为高新区重点项目之一,贵州森燃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项目从工地开建到日常办公,都离不开贵阳高新区的帮助。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园区办积极帮忙协调项目开工的各种事宜,帮我们解决口罩、体温枪等紧缺物资困难,让我们能够如期开工。”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兴雄介绍,待10月份一期生产厂房建成投产,公司将加快形成贵州高性能、低能耗、无污染系统门窗、精品门窗和装配式建筑配套门窗的高端制造产业链,预计2020年产值达到1.4亿元。
另一边,威利德民族中成药生产基地项目也在火热建设当中。疫情期间,威利德项目在农民工返岗补助、免费核酸检测、防疫物资等方面,获得贵阳高新区各部门以及贵州大数据城园区办的支持,使工人能够及时返岗,顺利复工。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又遇到了汛期。在贵州大数据城的指导下,威利德项目方科学规划,采取“大雨保安全”“小雨抢室内”“天晴拼命干”的方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抓紧推进项目建设,把因疫情、汛期影响失去的时间抢了回来。
5个月时间,项目从一开始只完成孔桩开挖到现在已完成办公楼、提取车间主体封顶等工程,预计于2021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在项目落地之前,贵阳高新区一手紧密对接相关部门,快速完成项目选址地块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推进项目快速落地;一手积极对接企业,组织企业进行手续办理培训会,解决企业在办手续方面遇到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贵阳高新区还实行项目专员包保制,定期到项目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项目投产后,还会为企业做好企业用工招聘、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服务,以“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