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贵阳高新区:“火力全开”奏响复工复产最强音2、贵阳高新区:“保姆式”服务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3、“质量+监管”——贵阳高新区为工程质量系上“安全带”
贵阳高新区:“火力全开”奏响复工复产最强音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程曦)五月,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按照中央、省、贵阳市部署要求,贵阳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推动企业、项目快速恢复正常生产、建设秩序,确保增长动力不减退。
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抓质量、赶进度
目前,该区44个项目工地“火力全开”,加班加点抓质量、赶进度,为奋战二季度、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拼搏。
走进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现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夏季里的“劳动赞歌”。
“眼下正是施工建设的黄金季节,为了抢工期,五一假期我们都没有停工,力争夺回失去的时间,确保项目可以按原计划完成。”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开工,项目总占地面积189亩,总投资5.8亿元,基地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总年产值超过40亿元。第一期计划于2020年8月完成基础建设,10月实现投产,计划建设智能化电气装备生产线10条,“NE0环保催化氧化材料”制造生产线2条,NEO智能化污水净化装备制造生产线2条,并打造贵州省省级有机污水处理技术实验中心及有机污染物检测中心,建成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正在建设中的贵阳高新区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
同样,在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内,挖掘机、吊车,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在占地50亩的贵阳高新区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抢抓进度大干特干。据悉,该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2万平方米配套性用房,主体部分预计在8月完工,10月投产。
去年,贵阳高新区按照贵州省、贵阳市要求,积极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及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以建设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为契机,发展区内中高端铝合金门窗制造产业链。
“我们落户这里正是看中了贵阳高新区科技扶持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最重要的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勇杰说,从工地开始建设,园区办有关负责人便积极帮忙协调项目开工的各种事宜。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口罩、体温枪等物资紧缺,我们本来只想请高新区协调购买,没想到高新区直接免费送给我们每天需要的防疫物资,为我们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也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抢抓工期,顺利完成任务。”张勇杰说。
作为贵阳首个产城融合式的人才小镇、数博大道上的重点项目,科技人才小镇也在进行紧张的施工。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优化待遇环境、发展平台、考评体系,持续提升自身对省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批国内外人才涌入贵阳高新区,成为了贵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大脑”。为了留住人才,贵阳高新区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栖息环境吸引人才,打造一批人才小镇和人才服务综合体。
科技人才小镇就是高新区又一人才力作,该项目秉持“人才得利、政府让利、企业微利”的思想,把人才资源作为首要资源,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建设运营,保障高端人才住房需求的思路,为人才打造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生态宜居的人才之家。
据了解,科技人才小镇将围绕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的理念定位,通过“人才”“乐居”“产业”“科技”“大数据”“创新”“智慧”“智能”“体验”“服务”等十大理念,建设高级人才公寓、人才幼儿园、高端人才住房、企业总部基地、人才孵化中心、人才政策兑现大厅、人才小学、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配套为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复合型智慧城市综合体。目前,该人才小镇正在抓紧进行主体施工,项目一期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贵阳高新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区44个项目正常开工建设,其中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9个。为保障施工安全、防范突发事件,高新区不断强化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及时安排相关工作小组随时待命,确保各建设工地安全有序的建设。
记者:程曦
编辑:罗亚楠
编审:李柏杉
审签:王幸韬
贵阳高新区:“保姆式”服务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杨唯)挖掘机、载重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在岗位上奔走忙碌……近日,走进地处贵阳高新区的贵州森燃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项目(一期)生产厂房框架结构主体施工已按计划完工,预计10月正式投产。
去年,贵阳高新区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及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以建设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为契机,发展区内中高端铝合金门窗制造产业链。
今年,贵阳高新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并没有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减缓。贵阳高新区紧紧围绕省、市的安排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以“保姆式”服务助推建设跑出“加速度”,加班加点抓质量、赶进度。1月至7月,全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累计完成61.35亿元,同比增长60.1%,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的114.9%。
“作为高新区重点项目之一,贵州森燃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项目从工地开建到日常办公,都离不开贵阳高新区的帮助。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园区办积极帮忙协调项目开工的各种事宜,帮我们解决口罩、体温枪等紧缺物资困难,让我们能够如期开工。”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兴雄介绍,待10月份一期生产厂房建成投产,公司将加快形成贵州高性能、低能耗、无污染系统门窗、精品门窗和装配式建筑配套门窗的高端制造产业链,预计2020年产值达到1.4亿元。
另一边,威利德民族中成药生产基地项目也在火热建设当中。疫情期间,威利德项目在农民工返岗补助、免费核酸检测、防疫物资等方面,获得贵阳高新区各部门以及贵州大数据城园区办的支持,使工人能够及时返岗,顺利复工。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又遇到了汛期。在贵州大数据城的指导下,威利德项目方科学规划,采取“大雨保安全”“小雨抢室内”“天晴拼命干”的方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抓紧推进项目建设,把因疫情、汛期影响失去的时间抢了回来。
5个月时间,项目从一开始只完成孔桩开挖到现在已完成办公楼、提取车间主体封顶等工程,预计于2021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在项目落地之前,贵阳高新区一手紧密对接相关部门,快速完成项目选址地块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推进项目快速落地;一手积极对接企业,组织企业进行手续办理培训会,解决企业在办手续方面遇到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贵阳高新区还实行项目专员包保制,定期到项目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项目投产后,还会为企业做好企业用工招聘、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服务,以“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质量+监管”——贵阳高新区为工程质量系上“安全带”
走进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建筑工人正在占地50亩的贵阳高新区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上忙碌。该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2万平方米配套性用房,主体部分预计在8月完工,10月投产。
去年,贵阳高新区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及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森燃绿色门窗有限公司,以建设铝合金门窗高端制造基地为契机,发展区内中高端铝合金门窗制造产业链。
“目前,我们正在抢抓工期,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贵阳高新区给予了许多帮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勇杰说,自工地开始建设以来,园区办有关部门便积极帮忙协调项目开工的各种事宜,并多次对项目常见质量通病防治、关键部位和环节质量控制、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扬尘治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让项目落地开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工程质量不可忽视。”贵阳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建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作用,对全区在建工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管理,对每一个建设工程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责任,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督促各参建单位落实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各参建责任主体单位项目负责人,并签订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积极引导各参建单位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同时,为工程建设出“精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跟踪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或堆放在施工现场,确保各种材料检测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
从土建工程的基础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贵阳高新区采取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程质量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和控制工程的质量状况,并及时反馈到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实行“一手抓工程实体质量,一手抓工程技术资料”的工作方针,加强工作前期环节、中间过程、产品结果的质量监督,为工程质量系上“安全带”。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