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2018年12月29日8时39分,随着洪亮的汽笛声响,南龙铁路的第一趟动车D6538次缓缓驶入永安南站,永安人民“天涯若比邻”的梦想终于化茧成蝶。
从2007年提出规划,到2018年建成通车,南龙铁路历时整整11年,承载了35万永安人的期盼。永安人将乘上这条银色长龙,腾飞山间,驶向未来。预计到2021年,南龙铁路将与向莆铁路、浦梅铁路、兴泉铁路一起,形成三明“两纵两横”铁路网,三明境内快速铁路通车里程可达860公里,将位居全省第一。
联通内外
从高空俯瞰闽西大地,高山深涧中,新旧两条铁路纵贯南北。
一条是福建首条铁路——鹰厦铁路,也是当时唯一的出省铁路通道,它造福了永安人民,让永安的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保持24年福建省经济发展十强县(市)。
随着历史时代更迭、经济发展,鹰厦铁路已难以满足客货运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当地百姓盼望永安跑出“动车速度”,摆脱山区交通闭塞的桎梏。
如今,另一条铁路——南龙铁路登上历史舞台。作为“环省”动车线的最后一段,它的建成,使福建省内主要城市形成“一体化”生活圈,让国家铁路网杭广铁路和福建省“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更趋完整,构成了“长三角”经海峡西岸经济区至“珠三角”快速通道。
联通省内外,也联通市内外。南龙铁路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沿线,更将带动完善闽西广大山区的交通线路网。永安交通局运管所副所长罗德谟介绍,交通局已在永安南动车站附近设置永安汽车南站,规划9条县际、县内乡镇班车线路,并开通旅游景点班车、专线接驳车,实现与永安南动车站的“无缝对接”。
“天堑变通途”,让35万永安百姓圆了动车梦,让永安一举成为省内环线的重要节点、省内外便捷通道的必经之地,也使永安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扬帆起航的动车时代。从此,永安将发挥沟通福建山区与沿海的纽带作用,拉动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发展。
联通民心
“闽道更比蜀道难。”永安地处山区,曾因大山阻隔,造成交通不便。向莆铁路让周边县圆上了动车梦,永安人民对南龙铁路的建成通车更是盼望已久。
“以前想坐上一回动车,要在泉三高速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再到三明北站换乘动车。来回班车有限,常常要反复比对衔接时间。”永安市民陈锐铭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动车,2小时之内就能到福州、厦门,大大缩短了出行耗时。
南龙铁路设施也跑出了“南龙速度”,让旅客充分体验“智慧出行”。永安高铁指挥部工作人员谢建国介绍,南龙铁路沿线支持全线人脸识别,旅客持二代身份证可“刷脸进站”,整个过程最快1—2秒就可完成;新的自助取票机,不仅能用银联支付,还支持电子扫码支付;当车票通过检票口时,最新引进的闸机小屏幕上,将显示车票上的车次、人员信息等详细内容,卡票率也将进一步降低。
同时,铁路沿线实现4G网络全覆盖,可随时随地打电话、上网。“只要流量充足,刷微博、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影再也不用担心网速限制,在动车上也能联通世界。”谢建国说。方便之处不止于此。永安车务段工作人员邱文飞介绍,永安南站站台安装了4套行人防侵入装置,一旦有人跨过地标线,设备便会大声报警,“站台客运人员在组织旅客上下车时,不用再分心去观察站台两端的行人侵入情况。在春运等客流量激增时,动车站秩序、旅客人身安全都更有保障了,利行又利民。”
联通未来
交通“逆袭”,助力发展“逆袭”。南龙铁路的开通,将优化永安企业营商条件,改善教育办学环境,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让永安经济驶上“快车道”。
永安政府太需要这张“动车名片”了:一次次招商引资,企业考虑最多的是永安的动车还没开通;一回回与落地企业交流,业主最大的企盼是南龙铁路早日开通。高速铁路早已与引项目、留项目、引人才、留人才紧密结合。
落地永安尼葛工业园区的科宏生物公司,主要生产三氯蔗糖,是国际“公认安全物质(GRAS)”,其产量可排全国同类产品前三名,年产值超过2亿元。得知永安开通动车,公司总经理陈子昂激动不已:“公司每年科研经费至少投入1000万元,长期要与国内外的企业及科研专家合作,有了动车,邀请科研专家来企业指导的机会更多了!”
动车开通也成了教育发展的“加分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陈德锋感叹,学校的水利、电力专业都是全省一流的,但由于没动车,沿海学生常因路途遥远放弃报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也不愿到学校发展。“现在,省内沿海到永安仅需两个小时,无疑能为学校扩大招生、引进师资、校企合作等方面添筹加码。”
此外,永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桃源洞、鳞隐石林、青水畲寨、安贞堡……不一而足。“动车通了,自然会引来更多的人流、客流、信息流。”永安市委副书记廖艳希信心满满地说,永安已推出6条精品动车游线路,助推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融合发展。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永安的绿色景点、红色文化、畲族特色成为品牌,形成全域生态旅游新模式。
南龙铁路的一头,连接梦想,一头连接未来。怀揣梦想的永安人,将抓住契机,面向未来,打造动车时代的“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