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回港如何赚到科技股暴涨的钱?
中概股回来了,你想买吗?
对国内的投资者而言,最近几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抓住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爆发红利。
就最近一年来说,阿里、京东、拼多多的股价表现均远胜于上证综指,特别是拼多多,截至 8 月 24 日的最近一年时间里,其股价已上涨 174%,而同一时间段,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为 18%。
造成国内投资人错过这些优质标的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明星互联网科技公司大部分选择了赴美上市,受限于外汇额度和投资便捷性等重要因素,国内投资者被动地错过了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爆发红利。
阿里、京东、拼多多股价表现 vs 上证综指
图片来源:Bloomberg
然而,令人垂涎的收益率一直吸引着投资者对科技股的热情。正因如此,7 月末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8 月 24 日公布的消息显示,由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 ETF” 将于 8 月 28 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代码 3033.HK。而华盛证券作为其独家线上发售渠道,旗下 APP 华盛通已正式开启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 ETF” 的线上专属认购通道,每手基金单位 200 个,入场费 1800 港元。
香港,中概股的回归首选?
事实上,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的推出与近期在美上市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回港潮有着莫大的联系。
今年 5 月,美国参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根据该法案,如果美国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连续三年无法对外资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发行人的证券将被禁止在美国交易所进行交易。
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尽管数据显示,中概股赴美 IPO 的数量还是创了新高,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开始密集回港。
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有网易、京东等重磅中概股成功赴港二次上市。而拼多多、携程、百度等备受瞩目的明星公司也频频传来二次上市的消息。除此之外,近期还有先后有新浪、华住、易车、聚美优品、58 同城等 5 家中概股正式签订私有化协议或传出私有化意愿。
按照港股二次上市 “ 市值不低于 400 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 100 亿港元且最近一年收益至少 10 亿港元 ” 的条件,符合这一标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近 30 家。在此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中概股公司来说,港美同时上市,或私有化之后再度赴港上市,都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可行选择。
然而,与 2015 年前后的中概股回归潮相比,2020 年,港交所似乎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场。事实上,与香港市场一样,A 股市场也在积极欢迎中概股的回归。然而,相比 A 股市场,在港二次上市不需要拆除 VIE 架构,节省了拆除 VIE 架构的各种成本,进而有助于提升公司二次上市的效率。
此外,港交所为了吸引更多科技和生物技术公司在港上市,于 2017 年末修改上市规则,允许 “ 同股不同权 ” 也是促进在美中概股选择香港市场的重要吸引力。
所谓 “ 同股不同权 ”,即相同的股票,不同的权利,一家公司中拥有包含两类或者多类代表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的股权结构。“ 同股不同权 ” 以美国资本市场最为流行,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确保公司创始人在融资过程中,不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是确保经营战略稳定和权益不受资本的影响的一种股权设置方案。
2013 年,香港市场就曾因不支持 “ 同股不同权 ” 而错过阿里巴巴。显然,在这一核心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更加开放的香港市场也更具吸引力了。
华盛证券 CEO 张霆在接受 36 氪采访时表示, 港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主体,这和美国市场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香港市场成为中概股回归首选的重要原因,优质标的和公司的回归将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和流动性,总体来看,中概股的此次回归潮将促进香港市场向全世界开放。
恒生科技,港版纳指?
显然,在众多互联网中概股回港潮的背景下,如何掘金科技股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7 月 27 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恒生科技指数,其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 。而指数选股准则将会考虑合资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运营,要求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超过 5% 或收入增速大于 10%。经上述筛选后,市值最大的 30 只股票将被纳入成为指数成分股。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以及中芯国际、微盟集团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均包含在内。信息科技类公司权重合计为 68.3%,比重最大的成分股是腾讯,占比达 8.63%。其次是阿里巴巴、舜宇光学、美团点评和小米集团分别占比 8.53%、8.52%、8.3% 和 7.89%。
根据回溯测试计算,恒生科技指数 2019 年及 2020 年截至 7 月 31 日的回报分别达 36.25% 及 51.76%。部分成份股股价表现优异,今年以来,腾讯和小米已分别累计上涨 43% 及 39%,阅文集团累计上涨 53%,美团点评累计上涨 85%,微盟集团涨幅高达 214%。
兴业证券此前分析称,恒生科技指数弥补了香港指数体系在追踪科技行业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完善多层次指数体系;对于投资者来说,恒生科技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科技行业的权威参照指标,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了被动跟踪指数型机构跟踪标的;对于成分股公司,被纳入指数意味着公司的科技属性得到认可,且更容易得到被动指数跟踪型投资机构的配置,或将进一步提高成分股的流通性和成交量。
花旗预计恒生科技指数可以成为 “ 东方纳指 ”,且将会与恒生指数及国企指数一样成为香港市场的旗舰指数之一。谈及恒生科技指数与纳斯达克 100 指数的区别时,华盛证券 CEO 张霆指出,由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占比有最高 8% 的上线要求,而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个股比重最高占比为 20%。为此,恒生科技指数对新标的的促进作用更大。
张霆认为,随着科技类公司的回港上市,恒生科技指数的推出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开辟出一片新的阵地,另一方面,更优质的标的也可以吸引全球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标的和资本的同时聚拢将促使香港市场变得更加开放。
ETF,赚上科技股的钱
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想要赚上科技股的钱却并不简单。
首先,相比于传统大盘股,科技股的波动更大。南方东英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的个股平均波动率大约为 58.65%,远高于恒生指数成分股的个股平均波动率 34.14%。
其次,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想要投资龙头科技公司的资金门槛要求也比较高。数据显示,如果投资者选择恒生科技指数前五大成分股各投一手,所需资金超过十万港币,这对一些中小投资者来说显然不够友好。
而恒生科技 ETF的推出则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研究数据表明,恒生 ETF 拥有比个股更低的波动率,这意味着,ETF 可以帮助投资者在捕捉科技股增长机遇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而在资金门槛方面,投资于一手 ETF 所需的金额只有一千多港币,在这样的背景下,恒生科技 ETF 显然非常具有吸引力。
据悉,由南方东英发售的首支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 ETF 拟于本周五 在联交所挂牌上市,代码 3033.HK。华盛证券作为其独家线上发售渠道,旗下 APP 华盛通已正式开启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 ETF” 专属申购通道。
华盛证券 CEO 张霆分析, 目前逾八成参与港股买卖的投资者,都会参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交易。对于投资者来说,ETF 指数基金是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降低了投资门槛,让市场形成正循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正向的。
华盛的野心在于互联网,更在于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南方东英的合作伙伴,也是此次恒生 ETF 独家线上发售渠道的华盛证券是一家创建于 2010 年的互联网券商,持有香港证监会授予的 1/2/4/5/9 号共 5 类金融牌照,具有证券交易、期货合约交易、就证券提供意见、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提供资产管理的资质。业务涵盖香港及美国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债权融资、并购重组、ESOP 解决方案、咨询、投资者关系等服务。
2016 年 8 月,公司正式推出线上自助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主要为零售客户提供港股、美股的开户和交易,以及实时行情等资讯服务。
张霆称,华盛一直与南方东英合作融洽,南方东英之所以此次选择与华盛证券合作,主要看中的是华盛具有更加开放的社区以及因此而赋予的传播能力。
依托新浪财经与新浪微博的流量优势,华盛在传播上的能力不容小觑。目前,华盛已签约财经类自账号超过 300 个,运营微博财经类官方账号 6 个,微博平台覆盖粉丝总数超过 7000 万,全平台覆盖粉丝总数过亿,机构全平台资讯阅读量超过 25 亿次 / 月,视频播放量超过 3000 万。
张霆认为,华盛作为一家互联网券商,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有两个源泉,分别是来自于 “ 互联网 ” 和 “ 券商 ” 这两个部分,其中,互联网赋予华盛的优势体现在,依托更加开放的社区所形成的传播优势,以及在产品运营和迭代上的成绩。与传统券商相比,华盛的互联网基因将帮助其在互联网券商时代取得先发优势,并将在日后继续为华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在 “ 券商 ” 这一方面,则是华盛一直努力且将在未来为华盛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引擎。目前,华盛证券在国际 IPO 市场已经帮助趣活、优克联、荔枝 FM、慧择保险等共超过 20 个新经济企业成功上市。
此外,华盛不止有 IPO 服务团队,还有固收、债销等一系列团队,可以为企业整个成长周期提供更加深度、全流程的服务。张霆表示,作为新经济企业成长全周期的专业顾问,华盛证券将会陪伴企业共同成长,提供长周期的综合资本服务。
由此看来,作为一家互联网券商,虽然现在华盛的优势更多来源于互联网,但未来的想象空间则更多来自于券商服务。
作为此次南方东英恒生科技 ETF 的独家线上认购通道,对于垂涎高收益率的科技股的投资者来说,去华盛通上申购基金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