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强调的是内外并举和新旧结合
苗圩强调的是内外并举和新旧结合 更新时间:2011-3-21 7:48:48 苗圩部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的发言,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充分、全面的论述,不仅指明发展方向,而且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内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路线将渐显雏形。
苗部长的讲话向大家传递着一个信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与中国现在的国情相符,也是帮助中国不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内外并举
目前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占到的比重依然高达70%,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缓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还在不断上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短时间内很难下降,中国未来将面临较大的环境治理压力,环境治理要将末端的治理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此外,目前中国工业创新能力依然很薄弱,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比如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6%,比其他国家要低很多。
这意味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取得全面进展,最佳的方式是先重点突破。从苗部长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重点突破的关键应当集中在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抓手,而且也将有利于形成我国高精端产业的战略性接替。苗部长的讲话说明,未来一段时间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高精端产业的接替群。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不同的高增长周期有不同的高精端产业,2002年以来主要是重化工业,但它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虽然目前重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还要寻找到一个高精端产业的战略接替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担负起接替的角色。
苗部长的讲话不仅从国内角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而且从国际角度也阐明了现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
自从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主要经济体都对此进行大力发展,大家发展的重点趋同,都放在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方面。对于处在改革开放上升期的中国,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能力抓住新的机遇,参与到新一轮技术革命当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新旧结合
在苗部长的讲话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引起大家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这一点非常重要。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很难将这两点结合起来,主要原因是他们已经完成工业化,与传统产业联系不密切,只能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而他们所欠缺的却恰恰构成了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特点,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很多传统产业都是世界第一大的产业。
目前的现状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新兴产业的技术提出巨大需求,传统产业的升级方向之一就是要形成新的技术,以新材料为例,材料工业当中发展新材料就是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这种关系:传统产业的重要升级的方向之一就是发展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此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注重三个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也就是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思路加以推进,强调系统性,不是单一方面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创新当中,既有的比较优势明显削弱,比如低成本的优势,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把短板补上去,把相对成本低的优势补上去,形成综合性的竞争优势。
苗部长在发言中也谈到商业模式创新,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极其重要,但是以往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地方政府忽视。
事实上,一个产业的形成,要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支撑。我们发现商业模式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后,一直到上世界90年代中期才真正被企业和政府所运用。在那个阶段伴随着技术革命,形成了一批新的技术。但是有新技术未必能形成大产业,有好技术未必能成长为大的企业,很多有一定技术的公司,由于商业模式的不成功,使得这些公司从“先驱”变成“先烈”。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受制约的更多体现在体制机制上。千万不能新瓶装旧酒,创新的环境,第一天吴敬琏老师在讲话中谈到,用老的体制发展新的产业,很有可能会走老路。
我认为,创新导向的商业环境,不是政府投资的方式就能发展起来,要有鼓励创新的政策氛围和体制氛围,才是一种体制性创新和系统性的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包括解决普遍性的体制问题和特殊性的体制问题两方面,其中第一类包括如投资政策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第二方面主要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定行业特殊性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新能源面临的上网问题。
苗圩部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说明,工业和信息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有明确的发展思路,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