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彦科德投资:握好市场的方向盘
苏海彦科德投资:握好市场的方向盘 更新时间:2010-12-8 7:08:07 前两天美联储主席在节目中说到,不排除美国会推出QE3的可能。于是市场又加以一连串的联想:美元泛滥—中国加息---收紧货币---股市走势不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政策方面走向未定,这种臆想是可以理解的。但静下心来,其实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表面去理解。
对于美国方面是否会推出QE3,其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QE3推出的前提假设是美国经济未能有效复苏,且QE2的效果有限。这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在美国经济是否复苏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效用是比较有限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再推QE3,相信遇到的阻力将会比QE2要大许多。其次,对于美国来说,如果资本过度外流,是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的。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国际资本在逐利的性质之下,会像新兴国家转移,这对美国本土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另外,从目前美国经济数据来看,就业不足,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反应出的是一个内部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即使是要推QE3,也要先疏通造血功能。如果造血功能能够恢复,那么对于全球来说则是有一定好处的。
如果美国不进一步对货币“放水”的话,还不用担忧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过度紧缩。市场当下比较敏感的话题是,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放出的精神是,明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市场的担忧点在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是否会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股市资金供给不足。
从2005年至今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看,2005到2007均以稳健的政策为主,甚至到2007年后阶段货币政策明显紧缩。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之下,股市从2005年的大底部走向了2007年的至高点。而2007年的紧缩真正起作用的是在08年。由此来看,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时间通常会有一个滞后效应。有了2008年的教训之后,后期的经济政策制定必会重点考虑到这一滞后效应。也就是说,如果2011年的货币政策过紧的话,对于2012年而言,不仅要助推当年的经济发展,还要消除前一年货币紧缩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目前的货币政策控制,除了考虑到通胀问题外,更会注重今后两年的经济增长。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基础的货币调控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市场的方向的把握,明年的重心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下的机会。从近两年的经济复苏路途来看,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一系列的补贴等等,都是财政政策在发挥效用,通俗地看,如果货币政策是输血程序的话,那么财政政策就在发挥造血功能。对一个经济实体而言,造血功能是最重要的。未来若要消费能力持续提升,税费的减少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之下,国家会对某一些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加大投入。这样的行业发展机会带动下的个股估值提升空间远比资金炒作之下的空间踏实得多。
因此,明年是一个关注行业性选股机会的时机,货币政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将会弱化,不必过度担心稳健的货币政策给市场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