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选:西方“变形记”
英国大选:西方“变形记” 更新时间:2010-5-13 23:59:36 尽管出现“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二个“悬浮国会”,但英国新首相的出现并未让选民等待太久。英国选举问题专家詹姆斯・克里奇顿认为,“保守党将不可避免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 尽管出现“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二个“悬浮国会”,但英国新首相的出现并未让选民等待太久。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成为了英国198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36年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一幕,不过两党的命运恰恰相反。
1974年,已经担任4年首相职务的保守党领袖希思决定举行大选,结果以4个席位之差输给了以威尔逊为首的工党。但工党也未获得单独执政所需的绝对多数席位。第三大党自民党拒绝了希思提出的条件,迫使他在投票日4天后宣布辞职,由威尔逊入主唐宁街。
落败的工党领袖、首相戈登·布朗甚至没等到4天。
英国选举问题专家詹姆斯·克里奇顿认为,“保守党将不可避免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
“英国已经开启了工党霸权结束的新纪元”,《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标题称。
从美国2008年的大选开始,西方便刮起了一股“改变”之风,英国这次大选亦不例外。而20年前,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宣称,“历史已经终结”,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将是人类政治、经济体制的最高形式。
但重大的危机,似乎让历史复活了。
大选“变脸”
英国国会下院一共有650个席位,要326席才过半,而这次大选中得票第一的保守党得306票,还差20票。工党赢得258席,自民党赢得57席,因此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从而形成自1974年以来第一个“无多数的议会”。
“这些结果清楚表明,我们的国家需要改变。”卡梅伦在投票结果出来后表示。
分析认为,“这也许是保守党与小党决心合作的一个宣言,暗示保守党将答应一些看似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毕竟在野已经13年之久了”。
《泰晤士报》在社论中指出,“这次大选结果是工党1931年以来最严重的惨败,而布朗难辞其咎”。而发行量巨大的《太阳报》则批评布朗企图“霸占唐宁街10号,耍赖不走”。不仅如此,该报还故意派出一家名叫“布朗”的搬家公司前去首相府帮他搬家。
本以为绝不认输的布朗,却出人意料地宣布辞职。就如当年忍受着剧痛让布莱尔执掌英国一样,这次他希望自己的辞职能换来工党与自由党的合作。
布朗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获得自民党支持的卡梅伦登顶成功。
英国《每日电讯报》引述布朗传记作者塞尔顿的话称,“布朗拥有智慧和心计,但却带领着新工党乃至他自己走向了衰落……自从他担任英国财相以来,就不断推行了很多错误的政策,结果致使英国每况愈下”。
西方病了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这次大选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行的。可以说,经济的下滑是布朗及工党竞选最大的不利因素。”复旦大学的简军波博士对记者指出。在他看来,“这大大拖累了工党的选情”。
事实上,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因为本国经济支柱金融业遭受巨大打击,经济便陷入严重衰退。在过去两年里,英国经济出现了连续6个季度的下滑。而经济危机使英国失业总人数已达到250多万,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日前,愈演愈烈的希腊债务危机有扩大的迹象。据统计显示,2009-2010财年,英国的赤字水平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70亿英镑,占到英国GDP水平的11.5%,这一比例距离现在希腊赤字13.6%的比重并不遥远,而且显著高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水平。
于是,有经济学家甚至大胆预测,随着债务危机的蔓延,“英国也许是下一个希腊?”
据媒体报道,导致英国惊人的财政赤字的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工党。2000年,工党执政不久,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了国民卫生服务现代化改革的五年计划。据统计,在目前1.1万亿美元的财政预算当中,有多达1500亿美元用于NHS项目。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英国目前财政赤字数额庞大,公共债务节节攀升,因此调整势在必行。他指出,“英国已经上了受到严重关注的黑名单,如果国际评级机构将英国主权信用等级降级,那么英国就将面临希腊式的困境”。
英国谋变
在英国选举问题专家詹姆斯·克里奇顿看来,保守党是这次选举的真正赢家。他认为,现在的英国到了真正实施变革的时候了—“可以看出,保守党以‘变革’相号召,而选举结果证明这一口号的确抓住了人心。”
事实上,从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西方国家的“改变”之风就一直吹个不停。但对于目前深陷“英国病”的联合王国来说,任何的改革都意味着举步维艰。
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欧盟正在计划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政府”,以紧密协调政策,制定共同经济战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希腊的经济危机。尤其,德国总理默克尔更希望欧盟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加大控制力度,并对那些具有高额预算赤字的国家进行经济处罚。
显然,这一计划也针对英国。不过,该计划却引起了英国的强烈反对,认为“其将不可避免地干涉到英国的主权”。而首相布朗甚至还愤慨地回绝说,“英国在任何方式下都不会同意这项计划”。
“英国民众现在人心思变,希望政府能带领民众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但英国民众也有很强的保守性。”复旦大学的简军波博士对记者指出。不过,他同时也认为,“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英国民众一贯不太热心,因此任何改革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事实上,自从上世纪以来,英国经济的发展就相对缓慢,而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也不断下降,人们通常称它作“英国病”或“英国衰退”。于是,针对“英国病”现象,1979年上台的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决定采取以货币学派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明显成效,使“英国病”有了缓解。
据学者们的研究,撒切尔夫人的“法宝”就是,控制社会保障规模,建立“小政府”,并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的弊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治疗“英国病”的特效药。
对此,英国《经济学人》日前也发表封面文章认为,不论此次英国大选的结果如何,它都注定将是一个转折点,尽管“现在还不清楚未来的政治走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英国高赤字的财政状况必将改变,而且也必须改变,否则英国就将成为下一个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