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报观察:六大行净利下滑一成息差仍存下行压力
告别延续了十多年的利润正增长,在2020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净利润纷纷滑坡。
除了邮储银行净利润下降了9.96%,其余5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下滑程度均达到两位数,六大行上半年净利润总和同比下滑11.2%。
对于利润负增长,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是疫情影响、主动让利、增提拨备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谈及拉低该行盈利增长的因素,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一是银行净息差处于下行通道,二是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
净利润下滑的同时,上半年银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也有所抬头。未来,六大行的银业绩走势如何演绎,如何应对息差收窄挑战,如何应对不良压力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话题。
净利润接近双位数下滑
今年上半年,除邮储银行外,其余5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下滑程度均达到两位数:上半年工行实现净利润1487.9亿元,同比下降11.4%;农行净利润1088.34亿元,同比下降10.38%;中行净利润1009.17亿元,同比下降11.51%;建行净利润1376.26亿元,同比下降10.74%;交行净利润365.05亿元,同比下降14.61%;邮储银行净利润336.58亿元,同比下降9.96%。
根据中报数据计算,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净利润合计达到5663.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6377.44亿元,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净利润总和同比下滑了11.2%。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的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工行位列第一,达到4484.56亿元,最少为交通银行,实现营收1267.87亿元,同比增长7.28%。从营收同比增速来看,六家大行营收增速不等,其中建行同比增长7.65%、交行为7.28%、农行为4.95%、邮储为3.35%、中行为3.24%、工行为1.25%。
工行行长谷澍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工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并不是工行自身经营能力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该行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风险化解的结果。
建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也表示,建行利润增长主要受累于资产质量,特别是拨备大幅增长。中报显示,上半年建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113.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67.4亿元,增幅49.22%。
对于大行净利润集体出现负增长,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风险称,过去银行业是稳定增长的状态,突然出现集中性的负增长,一定程度上超出市场预期。但从股票市场的反映看,超预期因素被快速消化。如果关注到银行财报指标的变化,银行业盈利增速负增长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第一,银行板块的不良率基本稳定,关注类贷款大幅度下降,可以观察到银行业在二季度进行了集中的风险处置。“大幅度的准备计提、大幅度的风险处置和大幅度的风险确认”是中报财务数据的重要特征。第二,银行业的营收水平增速相对稳定,行业有稳定经营的基础,市场也不是特别恐慌。
息差收窄仍存下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的净息差、净利差基本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窄。
其中,建行净利差为1.99%,同比下降13个基点,净息差为2.14%,同比下降13个基点;工行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98%和2.13%,同比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16个基点;邮储银行净息差2.42%,下降13个基点;其余三家银行下滑区间在0.01-0.05个百分点之间。
对于上半年净息差下降,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解释称:上半年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央行实施了非常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整个债券市场收益和货币市场收益都有明显下降,拉低了净息差8个基点;LPR利率下行,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导致贷款收益率比去年同期低了9个基点,拉低净息差5个基点;一般性存款的付息成本,对NIM的影响有3个基点。
国信证券对20家上市银行数据统计发现:净息差在今年上半年拖累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主要是受LPR下调等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下降明显。
纪志宏表示,尽管净息差有逐渐下行的趋势,往后的压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整体下行的程度是非常可控的,建行能够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经营,将净息差保持在行业比较合理的水平。建行行长刘桂平称,可能NIM还会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但是不会下太多,总体来讲,NIM能够保持在一个非常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中报数据显示,农行净息差为2.14%,下降2个基点,降幅相对较小。对此,农行行长张青松表示,在负债端成本管理方面,农行的确做了些功课,通过主动调整存款的策略,继续压降部分高成本存款,使得存款付息率同比下行了8个基点。
对于存款负债成本的趋势,张青松表示,现在存款竞争还是非常激烈,另外存款成本降低有赖于活期存款的维护和活期存款占整个存款的比重。“前瞻来看,息差仍然是一个下行的趋势。”张青松表示。
上半年,中行净息差为1.82%,同比下降1个基点。中行副行长郑国雨表示,今年以来,LPR转换以及利率下调,外币降息等种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给中行资产端收益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中行从负债成本的控制和资产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努力克服净息差下行的压力。一是坚持存款量价平衡,合理控制负债成本。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稳步提高中长期贷款投放占比,增强资金运用效率。
不良率有所上升加大计提力度
从不良贷款来看,上半年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去年末有所上升。
其中,交行上升最多,从1.47%升至1.68%,上升了0.21个百分点,成为六大行中不良贷款率最高的银行。工行上半年末不良率为1.50%,建行为1.49%,均上升了0.07个百分点。农行和中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43%、1.42%,分别较去年末上升了0.03、0.05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的不良率最低,为0.89%,较去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除了邮储银行、中行拨备覆盖率分别较去年末上升了10.67、3.6个百分点,其余四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均较去年末下滑,其中下滑最多的为交行,降了23.04个百分点至148.73%。
对于上半年不良率的上升,交行首席风险官张辉表示,该行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由信用卡新增不良冲高与存量客户风险暴露双重因素导致。其中,信用卡业务上半年新增不良占比达26%。但随着新发卡政策和策略模型进一步优化,信用卡业务不良从6月开始出现回落,预计下半年信用卡新发生不良额将会落到以前水平。
从整个银行业情况来看,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94%,较2019年四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大行不良贷款率为1.45%,较去年四季度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部分银行也公布了重点关注行业。邮储银行表示,公司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贷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余额71.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0.15亿元,主要原因是疫情给部分交通运输业客户带来较大冲击。
张青松提到有两类行业的资产质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大的行业;二是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部输入性风险突出的行业,比如出口占比较高的低端制造业贷款。
在此情况下,各行均着力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贷款减值损失均有所增长。上半年,工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1117亿元,同比增幅21.6%。建行贷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55.34亿元,同比增幅51.22%。中行贷款减值损失607.28亿元,同比增长70.01%。邮储银行客户贷款减值损失337.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0%,该行还对受疫情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资产减值进行前瞻性计提。
对未来利润的预期,靳彦民表示,现在经济也正在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恢复得非常快,后面的质量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但是,要观察到后面还有政策到期,考虑到政策到期后的退出,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波动和影响,对利润的冲击和影响会有,但个人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幅度。
张青松则预计,下半年或者短期来看,在不断复杂的外部环境、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因素影响下,农行的盈利增速不可避免地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净息差仍然存在下行的压力,银行要通过贷款的定价让利、银行要做LPR的转换,随着LPR转换的贷款越多,贷款的收息率会随着LPR市场利率的下降而进一步下降;二是手续费收入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三是随着不良贷款延迟暴露,如有需要还会继续增提拨备,所以增提拨备也会对当期的盈利增长产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