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虚拟货币被认定为非法集资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虚拟货币被认定为非法集资以及知名ICO“波场币”负责人疑似跑路,虚拟货币的“繁荣”里到底有多少是骗钱的?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虚拟货币的项目方跑路怎么办?
2008年中,本聪提出了比特币的构想,2009年比特币正式诞生,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比特币一直出现在公众投资的领域中。也被很多人誉为错失的暴富机会,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很多打着区块链名义的山寨数字货币开始进入到了资本投资市场中来。
它们一开始就是冲着割韭菜和诈骗资金的目的,尤其是2016年到2017年12月之前的ICO狂欢,也是让很多普通投资者记忆犹新。当时非常火热的ICO乱象甚至于只需几页PPT就能够圈钱几千万美元,项目方跑路以及交易平台跑路的事件非常的常见。
在2016年以前,甚至于2017年以前,项目方跑路这种世界甚至于交易平台跑路都是投资者吃亏的,但是从2018年以后,监管方加强了对于虚拟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大力监管,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自己所投资的虚拟数字货币项目方跑路,导致自己手中的虚拟数字货币变成一堆不值钱的空气的话,是完全可以去报警的。
报警立案之后,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进行资产的查封和最后的清算赔偿,并且虚拟货币的发行方将会以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进行数罪并罚,这都是有历史可循的。至于交易小平台跑路的话,一定要注意他们的交易平台项目,服务器要在国内,所以投资一定要认准国际或者国内的大平台。
总的而言,目前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数字货币交易市场还是比较混乱的一个前期红利期市场,投资者一定要谨慎投资,不可以一味的被山寨数字货币所吸引。总之天生不可能掉馅饼,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基础现实。
知名ICO“波场币”负责人疑似跑路,虚拟货币的“繁荣”里到底有多少是骗钱的?
以22亿美元市值排名第11的波场币负责人跑没跑路我不太清楚,但是最近的小平台跑路到是偶有所闻。虚拟货币里面的繁荣假象已经在逐渐的洗牌,空气币注定都是要退出的。
以前一直有关注过孙晨宇这个人,他是波场币的创始人也是90后的创业榜样,更是割韭菜的一把好手。很多人都觉得波场币TRX割韭菜太狠,可是如果不狠地位不稳,哪里来的钱去打通国际那么多平台?不打通那么多的国际平台波场币怎么市值排名第十一?
你说它空气币吧人家还干了点实事,至少有不断的追求上国际平台这一点就是其他空气币比不了的。波场币应用偏向于底层公有链,他的技术应用不太清楚但是偏向于娱乐化,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团队营销能力确实是世界一流,说起来还是有点期待他们未来的发展的。
数字货币非法经营罪量刑标准
1、违反国家规定,采取租用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经营去话业务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经营来话业务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的。
2、非法经营外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数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有关外贸代理业务规定,采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凭证、商业单据,为他人向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数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居间介绍骗购外汇数额在100万美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所有虚拟货币交易都是犯罪?开设交易所是否一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根据9月24日10部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第二条,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些业务活动包括法币交易,币币交易、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币、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而这些业务活动基本涵盖了发币行为、交易行为、衍生品投资等等,这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虚拟货币投资或者交易行为,都会被认定为一种非法金融活动?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10部门通知的第四条,就会和第二条内容产生内容矛盾。新通知的第四条是对参与投资虚拟货币的风险提示,其提到,任何主体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该规定的意义在于,警告相关投资风险,但是如果不违背公序良俗,即相关投资活动的民事法律行为则有效。
但是有观点认为,如果按照第二条的规定,所有的币币交易、法币交易行为都是非法金融活动,这种非法性的前提下,所谓的投资行为,也应该包含在这种币币交易或者法币交易行为内,也属于一种非法金融活动,既然属于非法,那自然应该是无效行为,而不能观察其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因此,有观点就认为该两条规定存在内容上的矛盾之处。
笔者认为,这两条并不存在矛盾,以上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分清第二条和第四条内容针对的主体或者行为模式。
仔细阅读新通知原文和央行相关负责人的答记者问,第二条针对的是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所谓业务活动,是指个人或机构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工作或者商业行为。这种业务工作一般是以此为业的,有计划地、持续的、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商业经营活动。与之对应的概念是偶发性的交易活动或者其他偶发性活动。而与之对于的普通参与虚拟货币投资的行为,则具有偶发性,业余的,非计划性,低频次的投资交易活动。类似于股票市场中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区别。散户一般利用零散的时间和金钱进行个人投资活动,而私募、公募类的投资者,则是以此为业务活动进行专门盈利性商业活动,散户不需要持有相关营业证照,而机构类的投资者一般需要相关的经营许可。
对于此问题,相比于2017年的七部门94公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其对于非法金融活动的概念仅仅限于代币发行融资这一种活动,但是2021年92410部门新通知,则将非法金融活动的概念范围扩展到几乎所有与虚拟货币有关的发行、交易活动,未来可能还是进一步把去中心化金融的智能合约也纳入其中,比如相关借贷、质押、存储等等活动。
2.虚拟货币交易所的非法经营定性路径基本明确
期货合约业务是明确的入罪红线,触碰必刑
此前94规定中,所有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但相关刑事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其相关罪名问题,只是在代币融资发行中,提到的涉嫌犯罪有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
而在最新的924新通知中,对于相关非法金融活动涉嫌罪名的列举,增加了一个非常不同的罪名即非法经营期货业务。而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经营期货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而此处的“情节严重”,数额标准并不高,犯罪金额达到30万即可刑事立案。
而在924的新通知中,通知所列举的法律依据,相比94规定,也增加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这是因为,当前大量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不仅仅会提供币币交易等信息中介服务,也会提供数字货币投资的保证金投资合约投资业务,衍生还会有相关融资融券等金融业务,这些业务,一旦涉及采用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的以期货合约或者期权合约为交易标的的交易,就可能被定性为开展未经批准的期货业务,一旦金额达到30万以上,就涉嫌非法经营罪。
3.非法经营罪的另一个路径:擅自开设金融类业务交易所
现实中,还有一类交易所,只提供otc交易服务,不提供其他任何合约或者其他区块链金融服务,是否就不会涉嫌非法经营罪了?
目前来看,答案并非如此乐观。
而本次新的通知中,依照的法律法规文件比较引人注意的还包括《国务院关于清
理整顿各类地方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
其中,《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明确规定“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必须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而一旦开设交易所提供了数字货币的交易服务,如果面向中国境内客户,那种服务就属于一种非法的金融服务活动,这类交易所就应该获得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批准,一旦没有获得批准,就属于违法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属于违法国家规定,如果打到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度,该类开设交易所提供非法金融服务活动的行为,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的定罪逻辑基本形成。
当然,根据当前最高法对于非法经营罪的有关答复,要求对于没有明确司法解释要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的案件逐层上报最高法定性。而从当前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态势来看,最高法的答复如何,相信读者自己心理会有相关的衡量。
关于虚拟货币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知名ICO“波场币”负责人疑似跑路,虚拟货币的“繁荣”里到底有多少是骗钱的?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