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支付发展及前景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频道:期货之家 日期: 浏览: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银行卡支付发展及前景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银行卡支付发展及前景的知识,包括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支付行业有没有前景,前仆后继的人做支付有没有前途呢?刷脸支付未来市场前景如何?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怎么样?你认为未来支付行业怎么样呢?支付行业有没有前景,前仆后继的人做支付有没有前途呢?支付行业现在是支付宝和微信两强并列,支付宝和微信由补贴大战到携手赚钱;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上缴,让行业回归支付本源,让中小支付机构生成空间进一步压缩,行业集中度变高。

什么是支付及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分类支付是付款人向收款人转移可以接受的货币债权。支付伴随着清偿商品交换及劳务活动引起的债务债权关系,通俗点讲就是付款人向收款人支付货币的过程,在古代是实物货币的转移,在近代是纸质货币的转移。

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电话支付和预付卡发行及受理。所谓的互联网支付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的支付,如微信扫码支付;银行卡支付指的是使用实体银行卡进行的支付,常见的如线下使用POS机器刷银行卡支付;电话支付指的是通过电话媒介进行的支付;预付卡简单说是先充值后使用余额消费,分为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单用途预付卡只能是在发卡单位本企业内使用,多用途预付卡可以跨法人消费,单用途预付卡只要是企业就可以发行,单预付卡由于不受监管,经常发生商户跑路现象,多用途预付卡需要有支付牌照。

支付宝和微信两强并列,由补贴大战到携手赚钱据第三方独立咨询公司艾瑞公布的数据,2019年Q1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支付宝占据53.8%的市场份额,腾讯的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QQ支付,下使用微信支付代替)占据39.9%的市场份额,微信和支付宝合计占据着93.7%的市场份额,其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然没有机会。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微信红包横空出世,支付宝在支付领域受到极有力的挑战,2014年支付宝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达到82.3%,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而微信支付的移动市场份额只有为10.6%;

2015年,微信的市场份额来到了20.6%,支付宝市场份额降到了68.4%,微信红包发起的冲击功不可没。据说微信红包团队因为业绩出色,获得的奖金达到亿元人民币。

2016年,微信的市场份额来到了33.7%,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2.3%。

2017年,微信的市场份额来到了37.15%,支付宝市场份额降到了51.95%。

2018年,微信的市场份额来到了39.4%,支付宝市场份额降到了53.7%。

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2017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微信和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从2016年、2017年、2018年末和2019年Q1市场份额基本相同,经过3年的补贴大战,两者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说明两者的补贴大战谁也没有获胜,所以今年开始,两者的补贴大战基本偃旗息鼓,这能解释今年很少看到支付宝和微信大规模补贴用户。

从另一组数据中也可以获知两者的用户重叠度相当高,再进行补贴大战意义不大,截止到2018年9月末,微信及webchat月活跃用户达到10.825亿元;截止到2018年末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达到10亿元;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网民净减少200万到11.38亿,11.38亿元成为大顶;意味着基本上移动互联网网民,即是微信的用户,也是支付宝的用户。

支付宝和微信不管从品牌认知还是用户体验,微信和支付宝相差不大,整体上双方已经势均力敌,谁也无法打败谁,两者已经开始携手赚钱,从两者先手公布余额提现收费、信用卡还款收费等都可以看得出两者再想办法盈利。

综合看,移动支付现在是两强并列,其他的支付机构机会很少,两强由补给大战到携手赚钱。

2、监管趋严,回归支付本源,行业集中度变高备付金集中缴存

2013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办法》建立了备付金的基本框架。2017年1月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不计付利息;2018年1月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2018年6月按月逐步提高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最终在2019年1月14日前实现100%集中交存,现在备付金已经100%机集中缴存。

备付金集中缴存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重大,影响如下:

(1)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原有备付金政策下,备付金账户设在银行,由银行计付利息,支付机构得到的利息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由于备付金金额较大,支付机构往往能获得银行的支付通道优惠,变相降低自身的通道成本。对中小型支付机构是致命的,中小型支付机构50%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于备付金的利息收入,另外大的支付机构也受影响。支付宝和微信有6000多亿的备付金需要缴存,无法产生收益。

(2)失去和银行议价能力

支付机构凭借大额资金存款获得与银行之间的议价能力,可获得通道优惠及其它衍生业务的优惠政策,如账户体系产品,尤其是一些大型支付机构凭借市场份额可拿到更低廉的服务费。

断直连

未断直连时支付机构可以和银行系统之接相连,由银行为支付公司清结算,断直连后,支付机构通过网联或者银联间接对接银行,由网联或者银联为支付公司清结算,断直连对支付机构的影响如下:

(1)成本上升:未断直连前,部分无银行直连通道的支付机构间联银联的通道成本成本较高,故往往间联大型收单机构。该模式下,中小型支付机构通道成本降低,且大型收单机构可以获得通道收入。“断直连”政策实施后,所有支付机构间联银联或网联,大型收单机构的通道收入消失,中小支付机构的通道成本上升,对大型机构影响甚微,因为间接通道收入在大型支付机构的收入中占比很小

(2)同质化严重,断直连后不同规模支付机构通道端建设能力基本上达到统一,产品能力基本都一样,只能比拼价格,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对头部平台如微信或者支付宝影响减少,因为其零售端的优势明显,大型支付机构由于具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影响也不大。

综上所述,支付行业是支付宝和微信两强并列,支付宝和微信由补贴大战到携手赚钱;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上缴,让行业回归支付业务本源,对中小支付机构影响很大,中小支付机构生成空间进一步压缩,行业集中度变高,中小支付机构不是被大的支付机构收购,就是被产业集团收购,如滴滴收购一九支付、国美收购银盈通、用友收购畅捷通、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美团收购钱袋宝、美的收购神州通付、恒大收购集付通、小米收购捷付通、东方财富入股宝付、万达收购快钱、拼多多入股付费通等等。

刷脸支付未来市场前景如何?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目前推广阶段还是有些困难的,我认为主要问题是以下几个:1手续费问题,目前商户收款主要是用的二维码收款,这个目前是免费的,相对于刷脸支付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2刷脸支付目前适合于大型商超和一些公共收费场所,比如说医院、地铁站,对于这些场所来说能提高不少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对于资金安全也很有保证。

3现金交易和手机支付对比是革命性的,手机支付对比刷脸支付来说,带来的只是更方便而不是革命性的,起到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4刷脸支付目前来说,也需要一个契机或者风口,才能够迅速爆红,5G的到来加上刷脸支付或者说人脸识别,可能会催生一些新的商机。

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现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由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把持,其余小玩家也是由百度和京东等大企业在背后扶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使用功能越来越多,移动支付前景巨大。但是巨头间彼此竞争激烈,小玩家生存不易。现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的竞争已经由线上转移到了线下。

自2012年起,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增长率超过20%,且增速呈现上升趋势。非现金支付笔数的上升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的推动,随着第三方支付在消费、金融、个人应用等领域的渗透,对线上线下场景的充分布局,实现了对银行、现金支付功能的全覆盖,并且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近年来,移动端支付规模增速高于PC端增速,用户支付习惯向移动端迁移,未来第三方支付将迈向移动支付时代。

得益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市场竞争和积极推广,国内移动支付快速普及。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明显领先于全世界,普及率也最高。联合国研究报告指出,从2010年到2015年,数字支付在中国零售支付中的比例,从3.5%猛增到了17%。在全部数字支付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占据了63%的份额。

2016年,支付宝在中国实现了1.7万亿美元的支付额,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700亿美元。微信支付去年支付总额位1.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2012年的116亿美元。

尽管支付宝依托阿里的电子商务获得巨大支付流量,但是基于社交的微信支付应用场景更广泛、更便捷,社交的微信实时待机,而支付宝需要专门打开APP。为了拓展市场,支付宝在香港推出首单8.5折优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支付争夺战更加深入和白热化,双方的投资收购、合作、补贴、地推活动频频。并且由于各地公交系统涉及人数庞大,使用频率高,是人民出行的刚需,又是小额支付,双方皆再次布下重兵。

阿里在杭州,腾讯在合肥已经推出了公交车移动支付项目。

你认为未来支付行业怎么样呢?交易支付方式,现在已进入新时代了,花样很多,但,总体来说,还应是过渡的后期了,象六十岁以上的人,还不能适应,尤其在农村,还是现金支付的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银行卡支付发展及前景和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基金知识

智行理财网

港股打新

招财圈

曲溪理财

股市行情

理财规划

数字货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