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改革加快构建科技资本高效循环
随着本周新致软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科创板迎来第200家上市公司。而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精选层相继开市等举措推动下,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展望“十四五”时期,专家认为,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形成科技与资本高水平的循环机制,特别是注重发挥科创板、创业板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同时,在投资端,持续优化投资者结构,拓展长线资金入市渠道。
专家预计,“十四五”时期,注册制改革将逐步推广至全市场,并持续加大制度创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日臻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促进科技资本深度融合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叠加创业板改革、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初步形成了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多层次体系,支持经济创新发展的巨大能量得到显著激发。
一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效显著。自2019年科创板运行以来,CDR、未盈利公司、红筹公司在科创板实现上市,众多科创公司纷至沓来,为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力量。
二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拉开存量改革序幕。截至10月底,41家企业通过注册制审核成功挂牌。创业板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与科创板错位发展。
三是提升新三板融资功能,进一步丰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11月底,新三板累计服务1.34万家挂牌公司,近7000家公司合计融资逾5200亿元。目前,37家精选层公司涉及20个行业大类,高技术产业企业占比在50%以上。
四是服务科创企业成长的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队伍日益壮大,为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513家,管理基金规模15.84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发展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促进长期资本形成、支持创新创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雄厚的科研力量,同样离不开发达的资本市场。正如国泰君安证券总裁王松所言,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助于从更高层次打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投资的良性“双循环”,担负起加强服务国家创新升级战略、提高社会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使命。
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创新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平长春举例说,纳斯达克作为孕育科技巨头的摇篮,上市门槛较低、时间短、上市硬性条件少,很好地满足了高成长科技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科技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较高,对新经济的包容度还不够。这些都亟需通过深化改革补短板。正如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分析,成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通过20多年的发展才改善了流动性,30多年才注册成为证券交易所,40多年才取得全球公认的地位。沪深交易所也经历了30年发展,期间不断遇到问题和挑战,现在仍在持续改革创新。新三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短短几年诸多改革措施顺利推出。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应当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值得期待的是,注册制改革将适时在全市场推广,更加包容、高效的市场体系将使得更多的科创企业得到资本市场加持。同时,注册制改革的稳步实施,正联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改革,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提升多层次市场的运行效率。
塑造科技资本高水平循环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支持金融机构按科技创新生命周期规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创业投资机构体系。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功能,畅通创业投资市场化退出渠道。
对于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建议,在资产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在市场端,稳步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转板机制,推动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制配套;在资金端,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产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可以预期,提高创新资本流转效率,降低资本流转成本,完善再融资、并购重组和减持等基础制度,将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推动更多长期资金入市,积极探索长期资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新模式等将使资本市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科技的自立自强和对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挖掘,将带来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而立之年的资本市场,在稳步推进“深改”的同时,可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助力创新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