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买比特币的大学生知乎买比特币的大学生是谁

频道:理财技巧 日期: 浏览:0

大家好,关于知乎买比特币的大学生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知乎买比特币的大学生是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区块链可被定义那些靠虚拟币发财的人现在都在干嘛如果2017年可以重来,你会做什么当代大学生的状态是怎样的区块链可被定义2018年3月12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杭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萧山区人民政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杭州银行承办的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新闻发布厅举办,巴比特、比原链创始人长铗做了《未来可被预言,区块链可被定义》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内容: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被邀请来做这样一个分享。我分享的主题是“未来可被预言,区块链可被定义”。

我曾经是一个科幻作家,大学期间写过一些科幻小说,当时科幻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读科幻小说的人很少。后来我有一个如今很火的帖子,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在知乎上提问:如果有六千块钱做投资理财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当时我给他的建议就是买比特币。现在看这是一条价值两千万的建议,当然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这个题主最终没有买比特币,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写的小说大家很多人没有读过,但是这条建议却经常被人提起,而且最近几年不断有人发私信给我买什么币好,但是我个人并不是投资理财的专家,我们公司是做区块链。

巴比特建立网站是在2011年,成立公司是2014年,所以我们可能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区块链的公司。我们是基于什么判断区块链这项技术将来可能会被普及,或者是存活的呢?

这就要提到我曾经在大学时写过的一个科幻小说,叫《屠龙之技》,这个计算机题材小说写于2007年,它讲的是黑客由于在云时代可以调用网上的巨量的计算资源,可以完成一些非常宏大的科学计算工程,这篇小说当时发表以后遭到了很多读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个小说看起来不真实,质疑黑客的能力大到超乎常人的想象。

但是现在看来其实这个小说一点都不夸张,为什么呢?因为在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会被不成比例的放大,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可能是一种正态分布,就像人的身高、体重一样的,但是在互联网上人的能力和影响力都会不成比例的放大,它是强者越强,是马太效应+长尾效应的复合体。

这个小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两点,第一点就是云计算会放大人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会放大人的能力,第二个就是计算即权力。所以当比特币这样一个新事物出来以后,好像我小说中写的世界正在变成现实。当2008年到2010年比特币被介绍进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听说过比特币,但是没有引起注意,其实要理解区块链这样一个事物,需要一些知识的背景。

另外我要介绍一本书,就是凯文凯利写的《失控》,这本书是写于90年代,但是这本书有非常超前的预见性,其中有一章介绍了加密货币的先驱,但是这些先驱后来都成为先烈,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区块链是需要基于三项核心技术,这三项技术是逐渐成熟的。第一项技术就是非对称加密,在85年的时候椭圆曲线函数加密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很遗憾的是用一种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加密货币,中心化有什么风险呢?就是当发行货币的公司倒闭或者是创始人被抓,或者中央服务器被人攻击,都会造成系统的崩溃,所以后来失败了。在2000年时候,开始有人首次把点对点技术引进加密货币,率先实现分布式的加密货币,但是后来也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方式可以解决双重支付(同一笔钱被使用两次)。直到1997年亚当拜客提出工作量证明,在04年哈尔芬妮把这种技术拓展为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所以08年比特币白皮书得以很成功地发表。

而且在比特币中所精心设计的技术方案后来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如说在2014年时候,斯诺登曝料,椭圆曲线函数加密不安全,因为美国国安局在这条加密的标准里面设置了后门,使得国安局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办法可以弱化这条曲线,当时很多人惊呼比特币已死,这个系统可能会崩溃,但是后来中本聪没有使用国安局颁布的加密标准,而是使用了一条非常罕见的曲线。

再举一个例子,哈希两次以后量子计算机也威胁不到比特币地址,无法从地址破译出比特币的私钥。更有意思的是中本聪还采用了一个找零机制这样一个奇葩的交易方式,找零机制就是每一笔交易所剩下的余额都打到一个新的地址上去,现在看其实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量子计算机,因为比特币的交易只有在交易的时候它的公钥才会曝露在区块链上,你只要在每次交易的时候把剩下的钱都打到一个新的地址,其实你的公钥是不会曝光在区块链上的。

所以从这么多的细节来看,可以说中本聪有点像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人,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

刚刚提到为什么把工作量证明机制引入到区块链,引入到比特币,这个加密货币就成功了呢?因为工作量证明机制其实就是哈希计算,计算为什么对区块链这么重要?我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表格来给出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证明。

这个表格表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其实是呈一种镜像关系,现实世界也可以叫做原子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都是随机分布,都是随机性,在数字世界上一般东西都是伪随机的,现实世界中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互联网上一切东西都可以复制,在现实世界是正态分布的,在数字世界是幂律分布,是马太效应+长尾效应。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都是竞争性资源,就是独占性资源,比如一个话筒、一杯水我拥有它,别人就不能拥有它。在数字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一种非竞争性的资源。比如一个文档我把这个文章传给了另外一个人,但其实这个文档是不能像现实中一本书转移一样的,因为这个文档有可能在我的电脑或者是其他的存储介质中保存了无穷多个副本,所以基于这样一个镜像关系,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要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非常困难,这个问题可以转为你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制造出完美晶体,你可以制造出完美晶体,其实是可以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热力学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你要制造出完美晶体需要毕竟绝对零度,你就要投入巨量的能源消耗,反过来我们通过这种对称思维,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数字世界就是在互联网上,你要防止一样东西被复制,来实现这种竞争性资源也是非常困难的。要实现这样一个竞争性资源,就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员消耗,就是计算。投入的计算力越高,防止双重支付的壁垒就越高,这就是计算的重要性。

所以既然现实世界跟数字世界有这样一个镜像关系,其实区块链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印刷机的逆向机,我喜欢用这样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定义,区块链就是印刷机的逆过程。

印刷机为什么这么伟大,其实在印刷机诞生之前人类的知识和信息都是竞争性资源,圣经也好,武林秘籍也好,都是竞争性资源,但是印刷机诞生之后,这个知识和信息变成可以大规模复制,或者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0的非竞争性资源,所以才有后面的信息革命,有了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印刷机的加强版。但是互联网问题就是在数字世界很难实现竞争性资源的转移,也是为什么90年代一些加密货币先驱都失败了原因,区块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率先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竞争性资源,第一个竞争性资源当然就是比特币,是立起来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第一张牌倒下以后我们可以想象还会倒下第二张、第三张只要是价值属性的东西其实都是非常适合用区块链来做登记和流通的,因为互联网适合的是信息属性的事物,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信息传输协议,区块链是价值传输协议,凡是具有价值属性的资源其实都是非常适合跟区块链结合的。

所以我不认为区块链会取代互联网,区块链本身是互联网的平行世界,它是要做互联网做不了的一些事情,所以有可能提出了很多商业模式,在我看来其实并不现实,比如它把那些信息属性的东西、商业场景跟区块链结合,其实我认为不是那么恰当,因为信息属性的场景就适合用互联网来做,只有价值属性的场景才适合“区块链+”。

我们再进一步深化一下互联网和区块链的镜像关系。互联网的载体往往是软件,区块链的载体一般都是协议,软件是需要申请专利来建立自己的专利壁垒,区块链相反,大多数区块链项目都是开源,是非常欢迎你拷贝它的代码,不需要建立这种专利的壁垒,不需要护城河。软件的开发主体一般都是公司,区块链的开发主体往往是社区或者是基金会,非常松散的组织形态。软件是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的,协议它的迭代升级却非常困难,所以一般都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协议的升级是需要全网共识的通过,当然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比特币。软件是可以停止维护更新的,协议是启动后便不可停机,24小时不停地运转。基于这样的思维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惑,比如说在10年的时候,当时很多专家或者投资界的大佬认为比特币虽然是个先行者,但是不一定笑到最后,怎么防止被后来者打败,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把比特币视为一个软件,通过技术的升级可能后来者居上,就像过去90年代的浏览器,后来早期的浏览器被新来的打败了。但其实比特币不能把它视为一种软件,是一种协议,实现这种区块链的方法已经是一种最小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多优化的空间。

很多人把区块链理解为第五次范式革命,因为它基于过去几十年对技术更新的总结,大概就是每两年就会完成这样一种范式革命,跳跃式的革命。70年代就是大型机,80年代就是PC,90年代就是互联网,00年代就是移动互联网,10年代区块链诞生了。这背后的趋势其实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大型机都是在科研院所或者是军事机构,PC走入家庭,互联网更加是走入千千万万的人群,移动互联网更是弥漫在生活的各个角度,区块链更去中心化了,连中央服务器都没有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区块链的时间从1970年1月1日开始计算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特征呢,其实是因为很多编程语言都是来源于Linux系统,Linux又来源于大型机,所以无形中有这么一个时代的烙印。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演化规律,比如说资产演化的三阶段,资产的演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资产的确权,就是资产权益化,资产确权以后就可以整体转让了,所以有点像是资产的固态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资产证券化,证券化以后资产可拆分转让,它的流动性显然更强了,有点像资产的液态阶段了,液态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业态是需要有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资产的平台,资产还是不能跨平台流动,只有资产区块链化以后,就是资产上链以后,真正进入一个气态阶段,因为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私钥来管理资产,不管是股权、收益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等等,只要是这种价值属性的资产都适合用区块链来登记和流通,所以不再受限于平台,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钱包来完成资产转移的过程,所以也不需要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或者是一个中心化的交易场所,更宏观一点,很多人总结了一个区块链演化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009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的阶段,来解决价值传递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1.0。在2017年的时候涌现了以以太坊为代表的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虚拟资产的时代,这样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2.0。我们认为在2020年的时候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实体资产或者说来帮助现实中的真实资产上链,区块链最终还是要脱虚向实,服务于实体经济,所以巴比特就是做第三个阶段的事情,这是我们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预测。

那些靠虚拟币发财的人现在都在干嘛大概在2013年年末,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大概在600美元左右,它的涨幅证实了这个回答的可行性。但是,600美元在当时看来也是一个高位,没人能确定它的未来是怎样的。

后来,我还去关注了写这个回答的人,也就是巴比特论坛的创始人长铗的微博。凑巧的是,我是一个科幻小说阅读爱好者,他还是一位科幻作家。于是,我去读了他的一些作品。他的科幻小说比较特别,鲜有“外星人”、“飞船”等老生常谈事物,而是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代交错的氛围,一直强调比特币的出现为他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并且对比特币的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直不太敢去买比特币。我知道财富是依托于人的认知存在的,而我对比特币这数字货币知之甚少,凭感觉操作的话,定是将自己的钱袋子拱手相让。

2014一整年加密货币市场都笼罩在巨大的泡沫之中,一切消息都是利好的,甚至有比特币将取代法币的消息传出。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市场出现暴跌,大量投资者绝望抛售手中的资产,我庆幸自己只是观望。

可萎靡的2015过去之后,2016比特币价格从450美元左右翻了一倍多突破1000美元,我点开知乎收藏长铗的那个回答又饱受踏空之苦。

直到2017年,很多山寨币都涨了近乎百倍,瑞波、莱特、以太坊等根本看不到跌的可能。当时很多山寨币不仅涨幅可观,而且价格便宜。但是我我还是想买入比特币试试。三月份的时候比特币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大概七千五。说实话这也并不是什么小数目,而且结合历史来看,确实有很大的风险,可能一不小心,就一损俱损。但转念一想,时机不等人,所以我决定狠狠心——买!

那个时候比特币也要1000美元左右一枚,其实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还是挺贵的。不过,因为之前一直都有兼职和每个月生活的剩余存款。再加上父母比较开明,而且我爸爸本身也投资股票,我跟他们说要投资数字货币,他也支持了一点。当时为了凑个吉利,买了6枚,总共大概4万5人民币。

不过没想到的是,我刚入场就正逢比特币长达3个月的野蛮生长,六月份的时候已经到了2500多美元一枚,我的本金短短三个月就飙升到十万人民币。刚入场就让我尝到巨大的甜头,当然不甘心就此离场。

直到9月4日,(我相信币圈的老韭菜们可能都不会忘记这件事,就像今年很多人可能无法忘记3月12日一样。)那天央行宣布情力整顿ICO平台并清退ICO代币,国内不允许数字货币交易,交易所也一律关闭。这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很多人都在抛售自己的数字资产。我的心也蠢蠢欲动,想卖掉自己手上的比特币。不过,我没有全部卖掉,只清了两个比特币。因为当时比特币价格是4200美元左右,我想着卖掉两个本金也就回来了。即使剩下全部亏空,也不至于哀哀欲绝。

可不仅是令我,甚至是令很多人都没想到是一个月后一切又回归正轨,我也明白了这或许只不过不是为了将散户收拾殆尽的操作罢了。果不其然,在17年底创造历史巅峰,比特币达到了近2万美元一枚,是至今还没突破的奇迹。真是币圈一年,人间一世,我那剩下的四枚比特币一下子市值增到五十多万,令我叹为观止。冲上顶峰后,比特币就开始慢慢回调,我看情况不对,大概在15000的时候将剩余的四个币卖掉了!

后面,我又在2018年陆陆续续地进行一些交易。在4月6600美元的时候买入过五枚比特币。但是,市场的链条在重到断裂之前,总是难以察觉。2018年币圈行情算不上好,之后就在7月跌倒不到成本价的时候卖出了。

但这也让我明白了2017年的顺风顺水,不乏运气的成分。于是,我觉得自己如果真的想在交易这条路走下去,还是要潜心学习,除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消息面的分析,还有对技术指标也应该有所研究。如果不进行深度的调研以及合理规划指挥自己的钱袋子,到时候资金只会被消磨殆尽。最后,作为一名毫无根基的散户只会欣喜入场,黯然离场。

一些著名的技术指标在经久流传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MACD的背离信号、KDJ的超买和超卖信号、支撑与压力信号等等,虽然不能保证一定就会盈利,但是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上定量分析,从而对让投资者有一个基本的方向。

如果2017年可以重来,你会做什么如果2017年可以重来,我一定要把决胜职场的这10个软实力问题,弄彻底,弄透彻。

所谓职场核心竞争力,就是“不可复制”的能力!那职场核心竞争力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呢?职业发展,无非需要两种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简单地说,就是硬件,比如学位证书,英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等。这是你步入职场的敲门砖。比如有些单位,就要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单位职称评定,要求达到一定学历。这时候,是“硬实力”在起作用。

这些实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是可以复制的,比如你能拿到学士、硕士学位,别人也能拿到。这时候,这种能力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硬实力排除在外,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自然就是“软实力”。

实际上,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而在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不具备这种“软实力”。

1)确立职业规划。

很多人之所以问题重重,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3)掌握沟通的艺术

有统计显示,在职场中有30.43%的人与领导关系很好,容易沟通;57.97%的人与领导关系一般;10.14%的人与领导关系不好,经常背后抱怨;1.45%的人与领导经常有冲突。

可见,有一大部分职业人士,在与老板或上司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无奈甚至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

4)不断学习的能力

如果是大学生,你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学到让你明显进步的知识?如果是在职人员,你应该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为公司又创造多少价值?

5)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积极利用

“木桶理论”告诉许多人一个道理: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于是很多人受这个理论的启发,积极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

请记得,“短板”不是用来弥补的,是用来规避错误的,这不是你发展的重点。用在职场发展上,你一定要明白,要找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工作。

6)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看到别人一个月拿到上万块,凭什么?资历和经验。资历从何而来?工作忠诚度。干个三个月就跳槽,怎么可能升职加薪?经验又从何而来?行业忠诚度。干个半年就转行,怎么可能获得成长?

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

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7)积极的工作心态

多方位综合性提升策略:

第一,拥有更多别人不可替代的熟练的技能;

第二,更体现的职业形象,包括得体的外貌打扮、自信的态度、充沛的能量、积极的心态,就比如穿着跟老板一致的风格是最为保险的上策,这会帮助你和老板创造相互的认同感,是在"精明"程度上和老板做的一些最基础的匹配;

再如,目光有神,身体舒展,做事态度积极,做事的心态坚定诚恳,说话沟通中语言表达清晰肯定,有力量的身体语言,不慌张,淡定的气质等等,都会帮助你提升你的向上管理之道,与领导与部门同事与客户的处理中,都会建立起良好的有建设性的信任关系。

8)学会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第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第二,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切忌中途插话或打断他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缺乏修养。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会反思的人,永远懂得倾听!无论什么时候,倾听都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第三,诚实守信。这是最基本的品格。

9)有所为,有所不为。

职场也有职场的规矩。很多人工作许多年仍然不知道哪些是不可踏入的“禁区”,哪些是不可触犯的“天条”,结果到头来自己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在那里直抱怨。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10)积极的心态。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

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且,绝大多数的人,绝大多数的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这是李嘉诚所说,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愿你,如此。

当代大学生的状态是怎样的可能会有高中的学弟学妹对大学生的状态很好奇。接下来作为大三的学长,给大家讲述一下当代大学生的状态。

首先呢我是一名很普通的大三学长。我学的专业是英语专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怀的憧憬,满心欢喜的迈向了大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很向往着我的大学生活,大学里面不像高中那样时间紧凑。高中的老师经常会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其实并不是。当我踏入大学的那一瞬间,发现并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

第一就是学习氛围不太好。大学里面的氛围并没有高中的时候那么好。大学里面老师不会管你,或者让你认真听课,只要不影响其他人就行。学习还是要靠自己的,很多人都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努力学习,每天碌碌无为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只活在当下,要为自己的以后考虑。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讲,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复习。每天要定一个计划,完成计划奖励一下自己。完不成可以惩罚一下自己。

第二就是勤工俭学。课余的时间不要一直待在宿舍打游戏看剧,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也可以继续去图书馆学习。当然在图书馆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既然都已经到图书馆了,那么就好好的去学习。可能还会有的同学自力更生不再向家里面要钱,可能会加入一些学校的兼职活动,我们学校就有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有餐厅兼职,还有在图书馆兼职的这些。都可是可以维持我们日常生活的费用,减少家庭负担。身边很多同学每天上了课,在教室里面刷视频,打游戏,然后下了课就躺在宿舍床上,继续刷视频,玩游戏。慢慢的,就会变得堕落。可能会有些人刷着视频,可能会刷到一些让自己感动的视频,心里会想我明天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再玩游戏,刷视频,可是这种人很少去做到,第二天还是碌碌无为的。

最后作为大三的学长希望同学们都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文章分享结束,知乎买比特币的大学生和知乎买比特币的大学生是谁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如何进入股市?进入方式分享

那种理财安全收益高?本文为你详细解答

白露茶是什么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港股通和港股交易有哪些区别?详情来了解一下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