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跌势给美联储QE2添堵

频道:理财技巧 日期: 浏览:0

美债跌势给美联储QE2“添堵”

美债跌势给美联储QE2“添堵” 更新时间:2010-12-17 7:47:41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4日发表声明称,继续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至0.25%的区间。消息传出后,美国国债价格跌幅扩大。

自11月初Q E 2出炉后,30年期美国国债价格已经下跌9%,美元指数由低位75点升至近日的80点,债汇两市的反映与美联储推出Q E2的初衷大相径庭。复苏进程缓慢使美联储不敢轻言紧缩,但消费等经济指标向好刺激市场抛弃美债而选择高风险品种。

维持Q E2方案不变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14日召开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受制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微弱的收入增幅和趋紧的信贷环境,美国家庭消费开支增长缓慢。企业在购置设备和软件上的投入持续增加,但增速慢于今年上半年。非住宅类地产的投资依旧疲弱,雇主增加雇员的意愿不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会根据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对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执行的速度和总规模进行定期评估。”

美联储在14日的声明中表示,将在之后的每月逐步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会延续将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

本次FO M C的投票中,惟一反对此项计划的是堪萨斯联储主席霍尼格,他仍维持其上次会议时反对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意见,认为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未来财政不平衡的风险和对长期通胀的预期,而这将会破坏经济的稳定性。

市场反应打乱美联储“算盘”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解释,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目的,是要压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价,减低市场借贷成本和增加美国出口竞争力,以刺激经济和就业,助美国复苏。

可惜债汇两市近日表现与美联储初衷大相径庭,不跌反升:美元指数自宣布Q E 2后,由低位75点升至近日的80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创半年 新 高 , 达3 .4 4 %, 远 高 于 宣 布 量 宽 前 的2.4%。债息与美汇创新高,皆会打击美国经济。

最明显的例子,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升带动美国30年期按揭贷款利息一个月内蹿升至4.66%的半年新高,令楼市断供情况可能恶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美国多种利率的指标,其上升除牵动按揭息率上扬,令楼市雪上加霜外,还会提高企业借贷和消费信贷利率,不利投资与消费。

但市场却有说法认为,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转好,复苏苗头隐现,市场风险承受力因此上升,导致资金由债市重投风险较高的股市及商品市场,才令国债收益率走高。14日公布的美国11月零售销售连续第五个月上升,也促使分析师上调了第四季的经济成长预估。

最近9周,10年期美债抛压沉重,促使其收益率上涨近100个基点,情况如同首轮量化宽松措施推出之后,美国国债被大幅抛售一样,反映市场预期经济前景将有所改善。2008年的金融海啸触发市场的恐慌情绪,资金大举流入国债避险,其后美联储在2009年3月初推出Q E 1,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随即显著攀升。

高失业成美国经济复苏障碍

若市场对经济的看法正确,那是否代表美联储错判形势?美联储11月3日才宣布启动Q E2,两周前伯南克暗示Q E 3可能性,但若经济出现好转,那进一步的量化宽松便根本没必要推出。但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

现在横在美国复苏之路上最大的障碍“高失业”仍无起色。面对9.8%的失业率,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 O MC 14日发表声明,改变了上月“就业缓慢好转”的提法,称目前经济复苏的步伐还不足以降低失业率,需维持现行货币政策。

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形势判断很理性,措施方面,未来或需继续出宽松表态推低债息及美元,才能确保量宽收效。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经济数据逐步改善,能否解决高失业犹未可知。T D A M ER IT R A D E首席衍生品策略师乔・基纳汉说:“美联储声明中令市场担心的一点是提及经济复苏仍太慢,不足以拉低失业率,尽管家庭和企业支出正缓慢增加。我认为美联储是试图等到明年1月会议,以便有更多时间观察假期以及明年年初的表现,以帮助制定政策。”

T D SE C U R IT IE S的利率策略部主管兼首席分析师埃里克・格林说:“美联储声明对经济状况的评估非常利空,鉴于美联储作出的宽松政策承诺,这并不是很令人意外。美联储并未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对经济前景的最新评估,我们知道经济已有所改善,但他们必须证明在上次会议上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是合理的,且他们不愿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宣布胜利。美联储希望坚持目前的政策方向,直到不再有任何合理的疑虑,且经济增长加速,或至少增速足以拉低失业率。”

虚拟货币平台

江油特产

交易对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