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国家战略实施 上海主攻核心技术和标准
“物联网”国家战略实施 上海主攻核心技术和标准 更新时间:2010-3-4 0:04:49 新华网上海3月3日电 “既与国际同步,又是独立起步;既处国际前沿,又有相对独立的路径,研究应用前景十分好。”2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在谈到中国物联网研究的国际地位时,自信地对记者说。
当日,上海宣布在“无线城区”――沪郊嘉定区建立“上海物联网中心”,目标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标准研究、开发上形成“高地”,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和竞争力的研发示范基地。
信息产业“浪潮激荡”的必然
物联网,被称作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令人好奇的新名词。去年,物联网技术发展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内一下子出现了一股“物联网热”。但在专家的眼里,物联网的研究,在中国其实起步较早。
据国内物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刘海涛介绍,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科院微系统所实施了一项当前称作“微系统信息网”的研究课题,并拿到了一笔40万元的创新基金,这是中国物联网研究的起点。后来,随着研究内涵的不断充实,相关研究就向“传感网”课题延伸,如今扩展为“物联网”的研究。
“物联网的核心是感知,不是网络。”在采访过程中,刘海涛反复强调这一观点。他说,在物联网研究的全球领域里,中国是“与国际同步”,但又是独立起步,所以在发展路径上有自己的特点。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产业一个浪潮接一个浪潮发展的必然。
据专家的解释,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是信息产业领域的三大支柱。信息产业的第一个浪潮是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其关键支柱是数据处理技术;到了互联网技术走向商业化后,信息产业进入第二个浪潮,信息传输是其中的关键支柱。“现在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但路上的车辆还相对较少”,信息获取技术势必成为下一步的主要推动力,物联网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物联网的核心是感知,是信息的获取,是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后处理成“智能”的知识和判断。
“上海物联网中心”揭牌 打造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
上海物联网中心2日在上海嘉定揭牌。上海将以此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形成规模应用示范,推动物联网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的产业化。
物联网如何工作
几乎看不到营业员,仅靠一张ID卡和掌上电脑即实现所有货品的自助介绍和购买,后台仓库接收到指令直接出货,结账时也不用一一扫条形码,所有货品在经过收银台的瞬间便全部扫价完毕。
这是不久前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世博会特许商品旗舰店内首家未来商店发生的一幕。
“物联网”时代到了?
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汽车会提醒司机的操作失误,这些以往只能在美国超级大片里看到的场景,马上就要成为现实――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里曾这样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物联网”时代到了?记者在近日召开的相关研讨会上一探究竟。
,业内的解读是承接国家战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赢得先发效应”。
据嘉定区区长孙继伟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借助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嘉定区已经建立的战略合作机制,推进上海物联网中心的建设,建成中科院物联网研究重点试验室和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微能源研究中心,确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户嘉定,并完成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完成了初步的方案设计,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亿元。
此外,通过产学研联动,上海还将基本建成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并利用嘉定“无线城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借助嘉定国际汽车城的产业平台,率先完成多项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核心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引进、培育“二维码”、射频辨识标签、传感器、芯片、智能卡、通信网络等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重点项目,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项目的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据悉,上海已把物联网产业发展列为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上海物联网中心这个载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应用中心和核心技术产业化集聚地,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物联网研发计划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核心技术、标准和应用的“三位一体”
物联网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在城市的安全监控系统、轨道交通、机场、医疗、物流等领域,相关的技术都已有了实际的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堰塞湖的实时动态信息,是通过“网络+传感技术”,用传感网传递到相关决策部门的,避免了人员的实地观测可能遭遇的伤亡风险。
中科院微系统所专家说,在上海浦东机场,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电子围栏”,用多种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感知”处理后,就能判断越过机场围栏的到底是人还是动物,就能相对准确地作出反应。沪郊的一个葡萄园,也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控制,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那么,物联网要进一步发展为产业,并且要成为国家下一代的新兴战略产业,关键的“抓手”在哪里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博士说,核心技术、标准和应用,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体系。新兴产业在摸索阶段不能停,不能等,要不断地走,才能找到可靠的路径。国内在微系统网络、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上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快形成核心技术体系,并且要掌握标准研究和制定的主动权。由于中国物联网研究在全球处于前沿地带,所以中国也是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发起国之一,中国研究的特点应该在其中“发出应有的声音”。
当然,物联网技术研发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要把“感知中国”“智慧上海”等远景蓝图转化成现实的发展道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博士在一次论坛上说,就网络的对象而言,未来网络的发展实际上包括人与人的联网、人与物的联网和物与物的联网。就网络覆盖的范围而言,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分为个人的层面、单位的层面、地区的层面、国家的层面和全球的层面。
上海率先推出实质举措以瞄准“高地”
目前,物联网全方位的研发应用在中国尚处初始阶段,大规模商业化运作还需时日。上海2日宣布在嘉定区成立“上海物联网”中心,业内的解读是承接国家战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赢得先发效应”。
据嘉定区区长孙继伟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借助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嘉定区已经建立的战略合作机制,推进上海物联网中心的建设,建成中科院物联网研究重点试验室和中国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微能源研究中心,确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户嘉定,并完成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完成了初步的方案设计,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亿元。
此外,通过产学研联动,上海还将基本建成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并利用嘉定“无线城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借助嘉定国际汽车城的产业平台,率先完成多项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核心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引进、培育“二维码”、射频辨识标签、传感器、芯片、智能卡、通信网络等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重点项目,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项目的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据悉,上海已把物联网产业发展列为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上海物联网中心这个载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应用中心和核心技术产业化集聚地,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物联网研发计划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